李文釗
【摘要】造影劑如今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很多檢查和治療中都應用到了造影劑,并且根據用處的不同所用劑量也不同。隨著應用的加大,各種應造影劑應用所引起的并發癥也不斷出現。在臨床中很多腦部疾病也會應用到造影劑,但是腦部位置特殊,容易引起不適反應,需要醫生特別注意。本次臨床試驗研究主要探討了造影劑在腦病中的應用以及相關的機制,在臨床中造影劑腦病是一種罕見的疾病,一旦引起造影劑腦病極易造成顱內出血,腦部神經損傷等損傷,針對這樣的病癥需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希望通過本次研究讓更多人了解到造影劑腦病的病癥原理,讓更多人了解到造影劑的相關機制,及早預防。
【關鍵詞】造影劑;腦病;相關機制研究
【中圖分類號】R9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8..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在發展的同時也不斷完善醫療水平建設。醫療中很多先進的藥物和技術都被應用到治療和檢查的過程。造影劑就是現代醫療中一種常見的材料,如CT檢查、冠脈造影等檢查中都會應用到造影劑。雖然造影劑能夠幫助檢查,提高檢查的準確率和治療的效果,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由于不同身體素質和不同的病理,應用過程中極易造成一些不良反應和并發癥。造影劑腦病就是造影劑應用過程中一種罕見的并發癥,在治療的過程中一旦出現造影劑就容易出現顱內出血、神經損傷等,對患者的身體造成極大的損傷[1]。所以對于造影劑腦病需要早預防早治療,要對相關機制進行了解,做好掌控。
1 造影劑的概述
目前在醫療中常見的造影劑可以分為離子型和非離子型,很多學者綜合患者的臨床治療和檢查的過程進行動脈檢查發現造影劑中離子型和非離子型有著直接的區別,兩者的區別在于治療效果的不同和副作用的高低不同。一般臨床中離子型造影劑副反應明顯高于非離子型造影劑。
目前根據醫生的觀察總結發現一般離子型造影劑的主要過敏的反應有常見的過敏病癥、造影劑所引起的腎病、由于造影劑過量或病患身體因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礙等問題。而非離子型造影劑與離子型造影劑所引起的副作用有一定的區別,一般在臨床中非離子型造影劑容易引起蕁麻疹,嚴重時候甚至可能引起休克,并且非離子型造影劑用量不經過嚴格把控,長期使用時會對患者的腎臟功能造成損害,容易引起腎衰竭[2]。造成這兩種造影劑不同損害的原因主要在于二者的醫學效果不同,一般學者認為離子型造影劑有一定的抗凝作用,不利于血液的凝固,而常見的非離子型造影劑有促凝功能,所以在應用中二者所引起的并發癥也有所不同。所以醫生在應用造影劑的時候一定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造影劑,減少并發癥的產生。
2 常見的造影劑并發癥
如今隨著造影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引起的并發癥也越來越多。造影劑腦病是最為典型的造影劑并發癥,患者的典型癥狀如顱內出血、腦膜炎以及神經損傷、皮質盲、精神癥狀等,嚴重時甚至可能致死。因此認清造影劑腦病,對患者及時進行正確診斷與干預非常必要。根據專家學者臨床觀察發現,常見的造影劑腦病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顱內出血
顱內出血是造影劑腦部并發癥中最常見的一種癥狀,但是由于其存在復雜性,所以也不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視。在相關的臨床報道中曾有學者研究發現有患者在對腰椎部分進行檢查時應使用了造影劑從而引起了顱內出血的狀況出現。一般的顱內出血主要有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部實質性出血[3]。顱內出現在造影劑腦病中屬于不常見的并發癥,但是一旦出現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會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一般顱內出現會出現幾個征兆,首先是頭疼。顱內出血會導致血液異常流動,從而對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讓患者顱內神經受到壓迫后引起頭疼。所以一旦患者在使用造影劑之后出現異常的頭疼時一定要引起注意。顱內出血的另一個特征是顱內神經受到損傷,一般這個狀況需要經過專業的檢查。所以在使用造影劑后也要注意觀察患者的顱內神經。
2.2 無菌性腦膜炎
有學者在臨床觀察中發現有患者在使用造影劑出現造影劑腦病時出現了無菌性腦膜炎的病癥。一般患者出現無菌性化學性腦膜炎,直接反應就是體溫升高,同時伴隨著腦膜炎刺激征陽性,腦脊液穿刺未見明顯異常[4]。該醫生在發現患者出現病癥后及時對患者進行了治療,并且患者經治療120 h后體溫恢復正常。因此一旦有患者在使用造影劑后出現體溫異常,一定要引起自身的注意,及時告知醫生,避免引起無菌性腦膜炎而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
2.3 神經損傷與腦病
臨床實踐發現,有患者在接受了頸椎碘海醇造影之后神經的正常功能受到影響,并且腦電波出現異常情況,即慢波增多,表示患者患上癲癇的可能性較高。具體而言,造影劑對人體腦神經造成不利影響的原因如下:(1)造影劑與人體腦脊液的滲透壓區別較大,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受檢者顱骨內部的壓力,進而導致神經細胞的內環境發生變化。(2)對神經細胞而言造影劑有一定毒性,并且會令神經細胞的通透性發生變化,最終破壞神經細胞的防御功能,導致腦水腫等腦病。
2.4 皮質盲
醫學界普遍認為,皮質盲是由于人體血管痙攣缺血引起視覺功能受損的疾病,患者的典型癥狀積雙眼視覺功能障礙,但瞳孔的光反射是正常的,該種疾病在造影劑腦病當中也是非常常見的。有醫學工作者發現,當患者接受腦血管造影術之后,確實會出現雙側或者單側皮質盲,不過及時接受正規治療是可以治愈的。關于這一疾病的發病原理,目前的說法還不夠統一。有的研究顯示造影劑會進入受檢者的視皮質,損害皮質細胞,因此短時間內受檢者的視覺難以發揮正常功能。還有部分研究者認為造影劑會引發腦血管痙攣,導致視皮質出現短暫缺血的問題,進而導致皮質盲。
2.5 精神癥狀
近幾年來隨著造影劑的廣泛應用,受檢者出現的并發癥種類也逐漸增多,有的患者在使用造影劑之后甚至會出現精神異常的問題,相關報道也越來越多。例如,有的患者使用之后會在短期內出現煩躁、恐懼等異常情況,甚至會有幻視、幻聽的問題。有的患者在接受造影檢查之后會出表現出躁動情緒,同時還會作出異于平常的行為,比如要求穿著拖鞋睡覺等。目前關于造影劑造成患者精神癥狀的原因還不明確,有說法是出現精神癥狀的患者對造影劑過敏,而過敏時的典型癥狀即腦組織受到短期損傷,因此引發精神異常。
總而言之,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造影劑在臨床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應用逐漸加大的同時,造影劑腦病也成為了常見的并發癥。造影劑腦病的發病機制可以被概括為以下幾點:(1)造影劑相當于一種抗原,與患者接觸后會和存在的抗體相互反映,進而引發顱內出血、無菌性腦膜炎等。(2)造影劑注入患者的血管當中后,會影響其腦神經細胞的滲透壓,進而引發血栓等不良后果,導致皮質盲等問題。(3)造影劑本身具備一定毒性,會直接損傷腦細胞的正常結構,導致血腦屏障被破壞,引發各種腦部并發癥。所以醫生在使用造影劑時一定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狀況,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和病癥選擇離子型和非離子型造影劑。并且一旦患者出現不適及時告知醫生,避免出現更加嚴重的并發癥。
參考文獻
[1] 張 靚,杜 偉.造影劑腦病及其相關機制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新,2013,10(33):160-162.
[2] 趙紅衛,劉艷新,范波勝.碘海醇誘發造影劑腦病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20):96.
[3] 張 靚.PPAR-α在兔VX2肝癌TACE治療前后肝細胞中的表達及其相關機制研究[D].大理學院,2014.
[4]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雜志第11卷主題詞索引[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6,11(06):577-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