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琪 白向威
【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專案在降低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的應用效果。方法 成立護理專案改善小組,運用專案改善方法分析導致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的原因,確定專案改善主題為“降低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將急診護士醫療垃圾分類錯誤率<8.01%為改善目標,采取針對性的專案改善措施,觀察護理專案活動前后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的差異。結果 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由專案實施前的13.97%降低至2.36%。結論 針對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問題采取專案活動,有效降低了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提高了護理質量,改善醫療環境。
【關鍵詞】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護理專案
【中圖分類號】R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8..02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條件的提高,一次性醫療用品呈逐年增長的趨勢,醫療廢物種類也隨之增多,正確分類醫療廢物是做好醫療廢物處理的第一步。而醫療機構是醫療廢物產生的源頭[1],且醫療廢物是國家危險廢物中Ⅰ號危險廢物。但據有關研究顯示在醫療機構中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23.57%[2]。不設床位的醫療機構在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方面不合格率為12.5%[3]。如何降低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減少院內交叉感染成為臨床工作的重要研究課題。護理專案是一種應用科學的方法、動員組織力量、以有效達成目標的活動[4],是提高護理質量的科學手段[5]。我科于2019年6月成立護理專案改善小組,針對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的問題,開展“降低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護理專案改善活動,取得顯著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為三級甲等醫院,急診科為國家胸痛中心,急診科醫務工作者共61人,其中護士22人。選取2019年6月1日~8月31日護理專案改善前,急診護士參與醫療廢物分類共2076次為對照組;2019年9月1日~11月30日護理專案改善后,急診護士參與醫療廢物分類共1988次為實驗組。
1.2 方法
1.2.1 成立護理專案小組
小組成員由13名急診搶救室護士組成,其中主管護師1名,護師4名,護士8名,本科4人,專科9人,急診工作經驗均超過3年。專案實施前,由小組組長(主管護師)對專案小組改善能力進行分析,對小組成員進行專案實施步驟、改善方法、實施計劃進行培訓。小組組長負責整個專案各方面工作,指導專案進程,及時收集成果運用PPT進行匯報;護理專案小組成員負責設計調查問卷、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對策擬定、督導措施的落實及效果評價。
1.2.2 現況分析
專案小組使用小組制定的醫療廢物分類情況查檢表,對2019年6月1日~2019年8月31日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展開現狀調查,結果顯示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共2076次,錯誤次數290次,錯誤率為13.97%。
1.2.3 要因分析
護理專案小組成員經過充分的“頭腦風暴”[6],從人、物、法、環等4個方面繪制魚骨圖尋找根因。①護理人員分類意識欠缺;分類方法不當;患者家屬干擾。②廢物桶擺放不合理;更換不及時;治療車數量過少。③操作流程不規范;培訓質量不高;分類制度不完善。④治療車空間狹小;物品擺放不合理;高峰時段工作繁忙、工作量大。應用根因分析法,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的根本原因是:廢物桶擺放不合理、護士分類意識欠缺。
1.2.4 確立主題
回顧分析2019年6月1日~2019年8月31日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資料,統計急診護士在醫療廢物分類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例數,得出分類錯誤率為13.97%;占前三位的分別是感染性廢物(59.98%)、生活性廢物(17.61%)、損傷性廢物(14.46%);其中感染性廢物分類錯誤率最高。針對以上問題,將“降低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設定為本次專案的改善主題。
1.2.5 設定專案改善目標
有研究發現[7-8],三甲醫療機構醫療垃圾分類錯誤率應在0%~4.7%。結合科室實際情況,將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設定為<8.01%,確定為本次專案改善的目標。
1.2.6 專案改善措施
1.2.6.1 合理擺放廢物桶位置
有研究[9-10]表明,合理擺放廢物桶位置,并對垃圾桶種類分類放置,便于護理人員收集垃圾、方便垃圾投擲、避免誤投,護理人員在操作過程中會產生不同類型的醫療廢物,分類頻次較高,導致護士感染性廢物分類時錯誤發生率為8.38%。改善小組成員根據科室現有的廢物桶種類、放置位置,規劃合理的廢物桶擺放順序,公布規劃內容。同時在專案小組例會中對實施方案進行評價、不斷改進。
1.2.6.2 增強護士分類意識
正確的垃圾分類觀念,可以提高醫療廢物分類處置正確率,減少醫護人員因垃圾廢物處置導致的職業暴露,減少院內感染機率[11];通過面授、釘釘會議加強護理人員醫療廢物分類的培訓及考核,提高護士垃圾分類意識,在嚴格執行醫院現有醫療廢物分類操作規程基礎上,根據最新醫療廢物分類規范、指南修訂分類流程。制作錯誤分類登記表,專案小組成員負責對醫療廢物分類錯誤進行登記,并與績效掛鉤,利用專案小組討論例會對重點問題進行反饋,不斷進行原因分析及改進。
1.2.7 效果評價
比較專案實施前后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頻數、百分率對數據進行描述,采用卡方檢驗對護理護理專案改善前后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進行對比,P<0.001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實施護理專案改善前后急診搶救室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情況對比(見表 1)
3 討 論
3.1 實施護理專案有利于降低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
本研究中,護理專案小組通過現況分析,通過驗證分析法找出急診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的根本原因是:廢物桶擺放不合理、護士分類意識欠缺。擬定對策是專案活動的中心,專案小組成員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查閱文獻資料并結合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制定對策。制作了“醫療廢物分類處理標準化流程圖”指導臨床垃圾分類操作。對發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培訓,保證急診護士提高分類意識、掌握正確的醫療廢物分類方法,使醫療廢物分類深入人心;在專案小組管理基礎上護士長加強監督及檢查。不斷改進分類流程、合理擺放廢物桶位置,滿足臨床工作需要。而正確的醫療廢物分類觀念,減少了醫療廢物在院內交叉感染,提高了工作效率,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節約資源,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專案實施后,急診護士垃圾分類錯誤率明顯低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也表明,實施護理專案能有效降低急診護士分類錯誤率,這與樸海燕[12]、杜淑賢[13] 等研究結果一致。
3.2 實施護理專案提高了護理質量
護理專案活動實施,能提高護理人員發現問題,不斷尋找結果問題的能力,同時能夠提高護理質量。通過專案改善活動的實施,增強了成員團隊精神,提高了團隊凝聚力;不斷鼓勵成員尋找日常工作中垃圾分類的問題。成員們運用頭腦風暴法,集思廣益,很大程度的提高了醫療廢物分類方法的熟識度,增強了在工作中正確分類的信心。通過開展護理專案改善活動有效實現了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同時也提升了急診護士的專業能力、不斷探索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達到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目標。
綜上所述,護理專案活動在改善搶救室護士醫療廢物分類錯誤率過程中,效果明顯且針對性較強,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川珍,孫 敏,張美蘭.品管圈在提高病區醫療垃圾分類正確率活動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學,2015,39(8):983-985.
[2] 祖 靜,樊盼盼,等.運用品管圈降低兒科門診輸液室醫療廢物處置不規范率的效果評價[J].徐州醫科大學學報,2019,39(11):855-858.
[3] 郭 嬙.上海市盧灣區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11.
[4] 彭方國,盧志勤,等.淺談護理專案[J].世界臨床醫學,2015(01):43-45.
[5] 宋欣芫,郝 潔,等.護理專案改善在提高門診慢性腎臟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7,052(006):692-697.
[6] 比約恩·安德森,湯姆·費格豪,等.根原因分析:問題原因頭腦風暴的工具[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6,23(03):129-130.
[7] 楊 蕓,申俊萍,等.我國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15年總結與展望[J].現代醫院管理,2017,15(02):12-15.
[8] 田 潤,趙志清,宋勝軍.石家莊市醫療廢物處置現狀調查[J].醫學動物防制,2015,31(01):95-97.
[9] 王鳳娥,梁 潔.門診抽血室多功能抽血桌的研制[J].護理學報,2018,v.25;No.343(12):74-75.
[10] 劉苗苗,周 琴,等.一種帶自動醫療垃圾分類盒的ABS輸液車的設計與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7):1006-1007.
[11] 蘆永華,鄭麗英,等.品管圈應用于醫療廢物正確處置的效果評價[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9):639-641.
[12] 樸海燕.運用PDCA循環有效管理醫療廢物[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6):383.
[13] 杜淑賢.標識化管理在臨床醫療廢物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35):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