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詔君
【摘要】目的 實驗將對老年重癥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急診內科護理干預的方式進行探究分析。方法 實驗選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兩年來收治的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回顧式分析對92例患者采用數字隨機分組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急診內科護理措施,觀察組則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并對比兩組其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的護理有效程度總有效率為93.6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患者的治療時間以及心功能指標恢復期的調查上,觀察組患者均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實施采用急診內科綜合護理效果顯著,有效減少患者的治療時間,大幅度改善功能指標指數,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關鍵詞】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急診內科;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8..02
隨著社會老齡化逐漸嚴重,重癥心力衰竭病癥日益增加,并高發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心肌收縮功能逐漸降低,心臟的搏出血量不足,沒有辦法滿足機體細胞的正常需求量,會出現呼吸困難等表現,還有可能引起心臟驟停等嚴重的現象,及有可能導致患者的生命出現威脅。再加上由于年齡較大,還有其他并發癥,護理難度極大。臨床除了急救治療外,護理方式也尤為重要,現代社會發展較快,人們不斷提高護理要求,本次實驗為了探討急診內科的護理效果,實驗選取收治的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選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兩年來收治的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回顧式分析對92例患者采用數字隨機分組法分為2組。其中,男53例,女39例,患者年齡57~89歲,平均(65.26±3.95)歲。從病程上看,患者病程2~16年,平均(6.55±1.31)年。心功能分級均為Ⅲ級~Ⅳ級,在入院后對患者登記的一般資料進行詳細記錄,組間對比上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實驗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急診內科護理措施,首先監測患者的各方面身體指標,做詳細記錄,并讓患者低流量吸氧。按照患者的病情具體情況采用相應的治療手段,給予適量強心劑以及利尿劑等藥物治療方法,保證患者的睡眠質量,并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方式,以及合理安排患者適量運動的方法,可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首先患者在入院后先進行急救措施,在掛號繳費,密切的觀察患者的具體情況,時刻做好搶救工作。在患者入院后并與患者及家屬詳細交流,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有效疏導,以及與患者家屬溝通,了解患者的想法與需求,為患者和家屬宣講健康知識以及與疾病有關的必要知識,和了解需要的治療方法及用藥的注意事項,多舉一些治療成功的患者案例,樹立患者對治療疾病的信心。并在飲食方面叮囑患者少食多餐、低鹽低脂,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表。多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嚴格控制患者的攝入食鹽量。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制定合理的活動以及運動方法,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結合患者的身體具體情況來安排患者可以接受的運動強度,以及運動量大小,不可過量運動。向患者耐心講解疾病知識,和治療中所遇到的相關問題,以及需要按時服用的藥物及注意事項,和按時服藥的必要性及結果,以及用藥后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和不良反應的應急處理方式。
1.3 評價標準
對兩組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效果的分析,可以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方面,并統計患者的心功能指標以及治療時間。顯效為:臨床癥狀消失,體征基本消失,心功能好轉明顯;有效為:臨床癥狀得到緩解,體征有所好轉,心功能有所好轉;無效為:臨床癥狀與體征沒有明顯變化,甚至加重,心功能評級沒有好轉及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對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結果進行討論,以SPSS 21.0專業計算軟件為基礎。在本次實驗中,對心功能指標以及治療時間采用計量統計,用(x±s)表示,以t檢驗,在治療有效率上則為計數統計,采用百分率(%)表示,以x?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從護理有效程度上看,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61%,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6.59%,組間對比差異較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 論
重癥心力衰竭的病情非常嚴重,死亡率較高,因為患者的機體功能逐漸退化,心臟的供血無法讓細胞快速代謝,靜脈回流不正常,可能會出現心臟驟?;蛘吆粑粫?,甚至導致死亡。治療心力衰竭最為重要一點的就是改善心肌代謝速度,恢復心肌功能。由于患者年齡較大,機能逐漸退化,并伴隨著其他的并發癥,加大了護理的難度。此次為患者開通綠色通道,為患者搶時間。入院后先進行急救措施,在掛號繳費,密切的觀察患者的具體情況,并時刻準備搶救。除了急救治療外,護理方式也尤為重要,采取合適的護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結合本次調研,觀察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3.6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59%,在患者的治療時間以及心功能指標恢復期的調查上,觀察組也表現更優。故而,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從入院急救,到患者的用藥、心理、飲食、運動等多方面護理,確?;颊叩目傮w治療效果。在護理的過程里,針對患者的的情緒進行疏導,取得患者的信任,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從飲食方面以及運動方面來綜合調理患者的身體,并按時用藥,保證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實施采用急診內科綜合護理效果顯著,有效減少患者的治療時間,大幅度改善功能指標指數,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游正楠,盧夢思,王若靜.老年重癥心力衰竭患者應用內科護理的參考方法與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5):236-237.
[2] 田凌云,唐鳳云.三種預警評分對急診危急重癥患者病情預后及評估的比較研究[D].中南大學.2015,19(34):4897-4912.
[3] 李潤杰,劉亞東.《基層醫學論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社區高血壓慢病管理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基層醫學論壇,2020(02):191+201.
[4] 王 紅,張 棟,楊雅潔,劉如云.信息支持干預對AIDS/TB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6):153-154.
[5] 劉自雙.急診內科老年重癥心力衰竭的臨床治療分析以及建議解決方案[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4,35(0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