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阮源
【摘要】目的 探究中醫養生保健用于老年居民睡眠障礙治療中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療老年居民睡眠障礙患者中抽取100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將患者隨機分成50例對照組和50例研究組,分別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對照組以常規護理為主,研究組在常規基礎上給予中醫養生保健,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的變化,從入睡時間、睡眠時間以及患者的睡眠效率三方面進行評分。結果 研究組臨床護理效果顯著,患者的睡眠質量綜合評分均明顯提升,與對照組結果比較存在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采取中醫養生保健的方式對老年居民睡眠障礙患者進行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整體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有效保證老年患者的正常老年生活,在臨床上具備廣泛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中醫養生保健;老年居民;睡眠障礙;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8..02
由于老年居民的生理結構隨著機體年齡的增長發生老化,加上大多數患者屬于長期獨居或者是早年喪偶等多種原因影響,導致患者發生睡眠障礙,出現明顯的睡眠異常和睡眠質量異常的癥狀,如白天會明顯感覺機體疲勞、焦躁不安以及注意力會明顯分散,夜晚睡眠入睡困難、睡眠淺易醒、早醒,嚴重會出現非恢復性睡眠障礙。通常失眠分為兩種,一是短暫的急性失眠癥狀,患者會出現持續一周內的失眠時間;二是短期的亞急性失眠癥狀,患者會出現持續一周到4個月的失眠時間,甚至是更長,短期性的亞急性睡眠障礙需要給予患者適量的藥物進行干預,但是長期、反復用藥或多重用藥進行改善會引起一定程度的藥物相互作用或不良反應加劇患者機體健康狀況,嚴重影響了老年居民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則對其身體健康帶來了較為明顯的傷害[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接受治療老年居民睡眠障礙患者中抽取100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將患者隨機分成50例對照組和50例研究組,對照組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60~72歲,病程1~4年;研究組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60~72歲,病程1.5~5年;經初步檢查診斷評估兩組患者的臨床睡眠質量指數均超過17分,確診為睡眠障礙。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疾病病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并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以常規護理為主,研究組在常規基礎上給予中醫養生保健。中醫養生保健主要內容:心理干預、飲食起居干預、運動鍛煉指導、中醫按摩干預以及休閑養生指導[2]。心理干預是在心理情緒以及精神層面上給予患者進行護理,其目的是指導患者在精神心理上學會知足常樂,讓患者將心理的郁結說出來,調節患者心理精神成面的壓力,幫助其感知生活幸福,并根據患者興趣愛好制定計劃,充分安排白天活動,促使患者完成計劃后收獲幸福感,并告知患者子女日常多抽空陪伴老人,使老年患者感知家庭溫暖。飲食起居指導:為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計劃,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和睡眠時間,同時時刻保持患者房間空氣流通,衛生整潔,提供舒適的作息環境。
運動鍛煉指導:組織社區活動,以老年運動為主題,如指導患者參與太極拳、散步、老年廣場舞等,充分控制運動的強度,此外還可以指導老年患者練習氣功保健,以達到促進睡眠的效果。此外,護理人員每天定時指導患者練習氣功,氣功有助于促進睡眠,主要是在患者臨睡前半小時適當進行氣功練習,保持放松臥功姿勢,通過有節奏的深呼吸放松身心,促進定志安神,有效緩解緊張的神經及肌肉,逐漸平緩心境,促進機體順利進入睡眠狀態,達到改善睡眠障礙狀況。中醫按摩干預:中醫按摩主要以穴位按摩保健為主,針對患者的足三里、神門穴、三陰交穴以及內關穴等相關穴位進行按摩,以達到助眠的效果。適當的針對患者進行頭部按摩,每天按摩1次,時間保持在30~45分鐘。同時指導老年患者在臨睡前可以使用溫水泡腳,溫水泡腳能有效幫助睡眠質量的提升。此外,護理人員根據老年患者睡眠狀態改善情況針對性進行揉捏趾末節促睡眠,首先指導患者保持端坐姿勢,雙手同時對同側足趾末節揉捏干預,揉捏順序從小趾往大趾,通過手大拇指與食指將腳趾捏住,利用指腹從足趾骨外緣向內,從左往右反復揉捏10次,力度稍大進行按壓,直至感覺腳趾疼痛感明顯緩解后進行下一對足趾,直至十足趾全部得到按壓揉捏,揉捏完成后平緩躺下方式身心進入睡眠。休閑養生指導:主要根據患者的個人興趣愛好、文化程度以及職業等制定計劃,以練習書法、釣魚、棋牌或者畫畫等休閑娛樂方式進行休閑養生,同時可以定期組織老年居民睡眠障礙患者溫泉泡澡等活動。治療保健干預周期為1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的變化,從入睡時間、睡眠時間以及患者的睡眠效率三方面進行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在進行分組數據研究之中,在進行數據的分析、統計時主要應用軟件PPSS 22.0,其中在分組計數資料進行對比和分析時經(n,%)對本文獲取的結果展開表述,在兩組間展開的計量資料分析主要應用(x±s)對本文獲取的結果展開文字表述,兩組在進行檢驗水準分析時應用P<0.05對兩組數據進行核對,本次的組別研究如P值顯示小于0.05,則可認定組別之間的數據對比以及分析有研究的意義。
2 結 果
采用臨床標準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問卷調查表對參與此次研究的患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如下:
研究組患者治療前的睡眠質量評分為(2.79±0.56),入睡時間為(2.54±0.39),睡眠時間為(2.33±0.81),睡眠效率為(2.42±0.63);治療后的睡眠質量評分為(0.83±0.27),入睡時間為(1.12±0.10),睡眠時間為(1.51±0.57),睡眠效率為(0.92±0.53);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睡眠質量評分為(2.83±0.67),入睡時間為(2.61±0.45),睡眠時間為(2.40±0.75),睡眠效率為(2.39±0.53);治療后的睡眠質量評分為(1.53±0.67),入睡時間為(2.01±0.10),睡眠時間為(1.89±0.43),睡眠效率為(1.36±0.44);兩組患者結果比較存在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結 語
臨床治療老年居民睡眠障礙癥的常用方法是通過藥物治療進行干預,以達到提升其睡眠質量,改善其日常睡眠習慣為目的,但長期藥物干預會對患者機體造成其他不良影響,甚至導致患者出現藥源性的睡眠障礙,如患者停止使用藥物干預后機體會發生明顯的藥物耐受性以及依賴現象,同時會產生睡眠時相變化,因而需要通過中醫保健以更為安全有效的進行干預[3]。睡眠保障治療目的是為了對患者生活習慣、改善環境等因素改變患者失眠癥,減少失眠發生。中醫干預能明顯改善患者睡眠障礙癥狀是通過養生保健的形式,顯效消除患者身體疲勞感,緩解患者精神壓力,促進機體精力以及體力的恢復,提升患者身體素養。經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臨床護理效果顯著,患者的睡眠質量綜合評分均明顯提升,與對照組結果比較存在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臨床上采取中醫養生保健的方式對老年居民睡眠障礙患者進行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整體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有效保證老年患者的正常老年生活,在臨床上具備廣泛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 琳,張傳濤,劉 爍.中醫養生保健在老年居民睡眠障礙治療中的效果[J].中國療養醫學,2019(6).
[2] 宋春浩.中醫養生保健改善老年居民睡眠障礙療效探討[J].人人健康,2018(12).
[3] 孫瑜析,姜汶君.中醫養生保健對改善老年居民睡眠障礙的問題探討[J].飲食保健,2017,3(2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