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梅 屈辰希 劉倩倩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對腦血管病偏癱患者使用早期康復護理對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腦血管病偏癱患者73例,對這些患者進行編號,然后對編號進行隨機抽取并分組,38例用早期康復護理的為研究組,35例用常規護理的為對照組。結果 研究組護理后1個月、3個月、6個月運動功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和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日常生活能力均優于對照組和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腦血管病偏癱患者使用早期康復護理,可以有效的促進運動功能恢復,并且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具有臨床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腦血管病偏癱;早期康復護理;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8..01
腦血管是顱內的血管的病理性的異常而導致的,血管結構的病理性改變不管是閉塞還是狹窄或者出血,帶來的臨床癥狀最終都導致病人出現肢體偏癱,言語不靈或者是昏迷等臨床癥狀[1]。對于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可以幫助患者生活自理。探討分析對腦血管病偏癱患者使用早期康復護理對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腦血管病偏癱患者73例,對這些患者進行編號,然后對編號進行隨機抽取并分組,研究組38例,年齡45~87歲,平均(62.18±8.72)歲,男19例,女19例;對照組35例,年齡45~87歲,平均(62.71±8.68)歲,男21例,女1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上均可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簽署知情同意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均配合本次研究,符合腦血管病偏癱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器官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精神性疾病,無法配合本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密切關注病情,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心理護理以及康復訓練。
研究組為早期康復護理:在疾病穩定后,就進行康復護理,包括對患側的肢體進行訓練,從簡單的握拳、屈膝、抬腿、抬手,到抓舉、坐起與站立的訓練。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護理前、護理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的運動功能評分(FAM評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運動功能評分比較
研究組護理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的運動功能均高于對照組和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研究組護理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優于對照組和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本次研究,使用早期康復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早期康復護理在具有主動性、前瞻性、預防性、以及科學性,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的需求為主要原則。
綜上所述,對腦血管病偏癱患者使用早期康復護理,可以有效的促進運動功能恢復,并且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具有臨床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雷秀秀,潘俊曉.早期康復護理對腦血管病偏癱患者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8,24(11):1634-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