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紅 張金龍
山地喬化蘋果幼園管理要達到樹體健壯,早成形、早結果目標,應在選擇適宜品種、立地條件基礎上,從苗木定植開始采取相應技術措施,促進幼樹多發枝、快長樹,以提高土地有效覆蓋率和光能利用率,促進有機營養較多地積累,為花芽形成奠定基礎。我們嚴格按照“一年保成活促生長,二年定樹形促成花,三年見果實促豐產”目標進行管理,達到了早果、豐產目的。現將關鍵技術措施總結如下。
1? ?科學規劃建園
1.1? ?氣候條件? ?延安市寶塔區主要7項氣候指標全部符合蘋果生產最適宜區要求,是世界公認的蘋果優生區。平均海拔1 100 m,年平均氣溫7.7~10.6 ℃,年降雨量450~630 mm,年日照時數2 480小時,晝夜溫差13 ℃,無霜期150~180天。
1.2? ?土壤條件? ?延安市寶塔區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土壤主要是黃綿土,土層深厚,質地疏松、透氣、透水,耕性良好。寶塔區只有兩個鄉鎮有部分殘塬地塊,其余都屬于陡峭山坡地形,故我們稱之為山地蘋果產區。
1.3? ?園地選擇? ?一般來講,15°以下避風向陽的山坡地(以南坡地和西南坡地為主)、農田地是建園的理想地塊,地勢較高的臺地也可以栽植山地蘋果。坡地渠谷或坡地中、下部凹地、平地等地勢較低洼的地塊,春季容易形成霜眼,造成蘋果晚霜凍害。為避開晚霜危害,選址時最好選坡地的中、上部建園。另外,應注意避開冰雹線,川地、林區不宜建園。
1.4? ?品種選擇? ?選擇適應性較強,抗旱、抗寒、抗逆性好的品種,以適合當地栽植的優良品種為主。參考引進新品種龍富、響富、神富6號、煙富系列、清脆、黑鉆、艷紅、維納斯黃金等。早、中、晚熟品種比例控制在10︰20︰70。
1.5? ?授粉搭配? ?授粉品種和主栽品種比例一般為1︰3~4。一個果園2~4個品種,根據面積靈活調整。
1.6? ?栽植密度? ?立地條件相對坡緩平整,密度宜大些,反之宜小些。提倡按計劃密植,嚴格區分永久株和臨時株,適時間伐。由于鼢鼠危害嚴重,建議栽植時適當加大密度,確保成園后不缺株,計劃密植園宜采用2.5 m×4 m、3 m×4 m、? ?2 m×5 m的株行距。
2? ?嚴格栽植技術
幼園只有做到苗全、苗齊、苗壯、苗旺,才便于奪取早期產量。這在有灌溉條件的果園里比較容易做到,但在山地旱作栽培模式下,新建幼園常會出現緩苗期長,甚至苗木大量死亡的問題,不易達到上述要求。針對這一問題,務必要做到以下幾點。
2.1? ?選用壯苗,就近栽植? ?新栽幼樹緩苗期的長短和緩苗后的長勢對早果豐產影響極大。因此我們建議:一是盡量不用重茬地培育的苗木,近年發現重茬地苗木基部有芽眼壞死和斑狀腐爛枯死現象。二是提倡自育苗木,自育苗徹底克服了外調苗難以保證品種和質量,長途運輸風干冷凍導致栽后成活率低、緩苗重、長勢差且成本高的缺點。
栽前必須選擇壯苗,起苗時盡量少傷根,起苗后立即栽植。壯苗標準:①根系發達。一般要求有較粗的主、側根4~6條,長度20~25 cm,須根要多。②苗干粗壯充實,節間均勻。一般喬砧苗高1.2 m以上,距嫁接部10 cm處苗干粗度? 1 cm以上。③芽體充實飽滿。在距嫁接口以上60~80 cm整形帶內要有飽滿芽8~10個。④嫁接口愈合良好,沒有檢疫對象和病毒病(如蘋果綿蚜、銹果病、花葉病、根瘤病、根腐病等)。
2.2? ?促使全苗,規范栽植? ?嚴格按照山地蘋果建園“七個一”技術栽植,即挖1個大坑,選1株大(壯)苗,施1大筐農家肥,施1 kg磷肥,澆1桶水,置1張防鼠網,埋1個大土堆(秋季栽植)或纏1條膜(春季栽植),并做到以下幾點:
1)及時對苗木分級、剪根、蘸漿。根據多年經驗,外調苗或氣候干旱環境中的自育苗應先去葉片,然后按苗木質量進行分級,將劈裂的根系剪截,然后用1%~2%的優質磷肥水溶液浸泡6~12小時,可以明顯促進根系傷口愈合和提高栽植成活率。
2)早挖坑,增施肥,蓄水栽植。一般秋季栽植的果園應該在夏季或初秋趁墑借機按規劃定線開溝挖坑,溝坑深0.8~1 m、寬1 m、長1 m左右,開挖時將表土和生土分開堆放,溝坑底分層或混合填入農家肥、表土、作物秸稈及雜草落葉等至坑的中部,邊回填邊踏實,上面填少量生土沉實土壤。栽植前在確定的栽植穴內株施5~10 kg腐熟農家肥、0.5~1 kg磷肥,將肥與土充分攪拌均勻。栽時,將大部分混合好的肥土填入栽植穴內踏實,澆足底水,待水下滲后再把苗木提放到栽植穴上,扶正看齊,然后在苗根上填入剩余混合肥土,并輕輕提動苗干,使根系自然舒展,栽植深度略高于地面,反復踏實,最后再邊填生土邊踏實,直到與地面相平。
3)埋土防寒,防“抽條”、促成活。苗干根部土堆厚度至少要達到30 cm。
2.3? ?力爭苗齊,精細管護? ?苗木栽植后實施以下管理措施:
1)栽補植苗。苗木栽植后,應隨即在行或株間增栽10%~20%的補植苗,之后1~2年內如果發現有死苗或嚴重傷苗、弱苗,可于秋季移栽補齊,保持園貌一致。
2)保墑增溫。旱地幼園,冬季要抓樹盤積雪,春季要進行樹盤覆蓋(塑料膜)。當年新栽幼樹,應在4月15日氣溫穩定后(視天氣情況靈活掌握)放苗,然后立即樹盤覆膜和樹干套袋。覆膜前澆適量水,但不施肥。套袋時苗干頂部要留1~3 cm的袋,不能繃得過緊,同時要在上、中、下部綁扎3道,以防山高風大撕裂塑料袋。去袋時間:袋內幼芽長到3 cm左右時開始去袋,不宜過早或過晚,去袋分3~4次進行,下午4:00以后在袋子不同部位開4~5個直徑0.5~? 1 cm的洞,后每隔2~3天擴大1次,6~8天后袋內外溫度基本相同時,于下午4:00后將袋子全部去掉。注意,兩年生以上幼樹不再進行苗干套袋,但要樹盤覆膜,覆膜前要澆水施肥,肥料以速效化肥為主。
3)保葉促長。展葉后至新梢旺長期,加強葉面噴肥,重視防治蚜蟲、金龜甲、卷葉蛾。從葉片基本成形開始,每隔7~10天在樹上噴布0.3%尿素和殺蟲劑,以保護和促進新葉新梢生長。
4)防止鼠、獸、蟲害。通過涂白和苗干基部纏干等方法防止鼠兔等在過冬時啃傷幼樹。涂白部位不能過高,一般50 cm左右,過高會嚴重損傷苗干中上部芽眼,造成主干過高,樹勢上強下弱,根基不穩。
3? ?加強栽后管理
山地旱作蘋果幼樹緩苗期較長,骨干根多,須根偏少,長枝多,短枝極少,易徒長,難成花。必須在提高栽植質量基礎上采取以下措施,縮短緩苗期,促使快速生長,同時還要適當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
3.1? ?深翻熟化土壤? ?幼樹緩苗后,根系伸展迅速,如不及時深翻擴穴,必然影響樹體生長發育。根據多年實踐,一般應從栽后第1年起,在3年內逐步完成全園深翻擴穴(深度0.6~0.8 m,寬度1 m),這對促進幼樹健旺生長,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和樹體抗寒耐旱能力作用明顯。要注意深翻擴穴應與原栽植坑相通,以利于幼樹根系向外擴展。時間一般在9月中下旬。
3.2? ?增加肥料投入? ?幼樹施肥應把握“基肥早施,追肥適施,葉面肥多施”原則。
1)基肥。一般從9月中旬開始施入,以畜禽肥、土雜肥、餅渣肥、作物秸稈肥等有機肥為主,拌入適量磷肥和少量氮肥。1~2年生幼樹株施有機肥10~15 kg,加過磷酸鈣0.5 kg、尿素? 0.2 kg;3~4年生樹株施有機肥15~50 kg,加過磷酸鈣1~1.5 kg、尿素0.2~0.5 kg。1~3年生幼樹的基肥最好結合深翻擴穴,將各種肥料與表土混勻,填入坑的中、下部(地面下20~60 cm)。
2)追肥。1年生幼樹需要大量氮素營養,應在栽植后當年的6月初和7月初分別施入1%~2%尿素10 kg。2年生幼樹應控氮增磷鉀,追肥分兩次施入,春季萌芽前株施尿素0.2 kg,5月底株施0.5~1 kg果樹專用肥或復合肥。3年生初掛果樹既要穩定樹勢又要緩勢促花,保證4年見效益,春季每株補氮0.5 kg,最好帶水施入確保樹體前期生長;5月底6月初施入1~2 kg果樹專用肥或復合肥。施肥部位應在樹冠外圍的空地,面積越大效果越好,深度30 cm左右;施肥量以樹齡樹勢而定,每年每齡增加100~200 g為宜。
3)葉面噴肥。幼樹階段應在展葉后至春梢旺長期每15天噴1次0.2%~0.3%尿素;生長后期8—9月,每隔15天噴1次0.3%尿素加? ? ?0.4%磷酸二氫鉀混合液。初掛果期樹5月下旬前結合病蟲防治混合0.3%尿素,之后主要是以0.4%磷酸二氫鉀為主,采果后每隔10天噴1次0.5%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葉面噴肥必須在晴天上午的10:00前和下午4:00后或陰天進行,重點在葉片背面,溶解后立即噴施效果更好。
3.3? ?覆膜覆草(有機物)
1)覆蓋地膜。春季追肥后隨即趁墑沿樹行帶狀覆膜,膜內緣應與樹干基部保持5~10 cm距離,用土壓實。
2)覆蓋有機物。選擇雜草、麥糠等,或者玉米稈、鋸末也行。夏初或秋末,先在樹盤內分別追施適量氮肥和復合菌肥,隨后澆水或趁墑覆蓋。覆蓋厚度15~20 cm。覆蓋材料豐富的可全園覆蓋,覆蓋材料不足的只覆蓋樹盤。其后每年每畝續加覆蓋材料400~800 kg,連續3~4年后翻壓。要求:將覆蓋材料均勻撒到樹盤或行間(距樹干30 cm范圍不覆蓋),樹盤覆草后應隨即撒壓少許土,以免引起火災或被風刮起。
3.4? ?間套控長
1)行內間作。選擇生育期較短,需肥水較少,且與幼樹需肥需水臨界期錯開,植株矮小、根系較淺,適應性強,經濟效益較高,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與果樹無共患病蟲害或病蟲中間寄主的間作物。
間作模式:瓜類—菜類—豆類;菜類—瓜類—豆類;豆類—菜類—瓜類。注意務必留足營養帶,株間不間作。
2)后期控長。加強早春化肥特別是氮肥的施入,促進幼樹前期生長,結合深翻擴穴、早秋施基肥,及時控制后期生長,增加營養積累,充實組織,提高枝條和芽體成熟度。對于9月底還沒有停長的強旺枝要及時摘心,控制旺長。
4? ?規范整形修剪
幼樹期目標樹形是自由紡錘形,整形修剪的中心任務是培養骨架牢固、結構合理的樹體。
自由紡錘形干高60~80 cm,樹高3~3.5 m,中心干直立強壯。中心干上均勻著生30個左右單軸延伸的小主枝,間距20~25 cm,插空排列,螺旋狀上升。小主枝角度90 °~110°。中心干與小主枝及小主枝與結果枝粗度比為3~4︰1,各類枝條均單軸延伸。小主枝上不安排側枝,相隔20~25 cm直接著生各類枝組,略呈下垂狀,松散式排列。
4.1? ?生長期整形修剪? ?在科學冬剪基礎上配合生長季修剪,能加快成形,均衡樹勢,提早結果。
1)除萌抹芽。栽后第1年,只進行定干修剪,不要求抹芽或采取低抹芽辦法(即只抹除30 cm以下萌芽),這樣有利于新栽苗木根系的愈合和縮短緩苗期。從栽后第2年開始,在冬剪基礎上,春季萌芽后抹除主干距地面60 cm以下所有萌芽,同時抹除各類骨干枝頭部的競爭芽及一些重疊芽、對生芽。
2)刻芽發枝。栽后第2年春季萌芽前要刻芽。①中央領導干上刻芽,促發小主枝。時間:3月15日左右;具體方法:在需要抽生小主枝的部位選一芽體(這時芽體不明顯或是隱芽),在其上方0.5~1 cm處用小鋼鋸條或小手鋸順齒橫拉1道,深達木質部,但不能傷到木質部,寬度為枝周的1/2;操作要點:刻芽時間要早,距離要遠,傷口要大。②在小主枝上刻芽,促發中短枝。時間:4月10日左右;具體方法:除小主枝基部和梢部30 cm以外芽和小主枝上所有背上芽不刻外,其余的要全部刻,在芽體上方0.3 cm處用小鋼鋸條橫拉一小道,造個小傷口即可;操作要點:刻芽時間不能太早,距離要近,傷口要小。
3)拉枝開角。從栽后當年開始,當中央領導干上抽生的新梢長到30~40 cm時,用牙簽或輕微揉枝的方法撐開枝條生長基角;待枝條長到70 cm時徹底將枝條拉平或拉至下垂,然后固定。第1年生長季拉枝沒有時間限制,枝條長度達到以上標準時隨時采取以上措施控制新梢旺長、促進中干生長并繼續促發新枝,達到早拉枝、強拉枝、多留枝目的。
4)環切。從栽后第2年開始,當小主枝長度達到70 cm時,在5月下旬至6月初及時環切促花,根據小主枝強弱每枝每年至少環切兩次,環切間隔時長10天左右,間距10 cm,從外向內依次退切。計劃密植園的臨時樹可以采取主干環剝的措施促使花芽形成。
5)修剪。在除萌抹芽基礎上,幼樹在整個生長季一般不去枝,盡量多留枝葉,促進營養生長。只去一種枝,就是各類骨干枝延長頭上的競爭枝,可從基部徹底去除,也可早扭梢,控制旺長,保證延長頭正常生長。
4.2? ?休眠期整形修剪
1)定干。新栽果樹于春季萌芽前定干,在4月15日左右苗木放出扶正后及時進行。定干原則是要定在飽滿芽處,壯苗高定干,弱苗低定干,要確保剪口下第1個芽的生長勢。高度1.2 m以上苗定在0.9~1 m處,1.2 m以下苗定在0.8 m處。
2)1年生幼樹。中央領導干發育健壯不短截,否則在飽滿芽處短截。疏除中央領導干上抽生的過強過大枝,基部留1~2個癟芽,剪口要斜大,削弱新枝生長勢,實行扶干修剪。萌芽前對中干著生的所有小主枝輕打頭促發中短枝,為花芽形成奠定基礎。小主枝數量5~10個。
3)兩年生幼樹。中央領導干發育健壯不短截,否則在飽滿芽處短截。疏除中央領導干1年生枝段上粗度超過著生部位1/3的小主枝,需要重新發枝的剪口要斜大、留1~2個癟芽。疏除小主枝上過大、過強分枝和延長頭下的競爭枝,修剪要輕,盡量不去枝。注意選留結果枝,培養小型結果枝組。小主枝延長頭輕打頭促發中短枝。小主枝數量10~20個。
4)3年生掛果樹。中央領導干采取長放緩勢修剪。繼續疏除中央領導干上1~2年生枝段上抽生的過強過大枝條,在小主枝上抽生的側生枝中去強去大留中庸、輕剪緩勢促花,注意選留結果枝,繼續培養中、小型結果枝組。按照紡錘形要求,間隔10~15 cm選留1個小主枝,呈南低北高枝位,第1~4個小主枝應斜向行間分布。小主枝數量20~30個。小主枝采用單軸延伸修剪,延長頭不短截,穩定樹勢和枝勢,優化樹體結構,促進生長和結果平衡。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