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雙 余斌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激勵和農村土地流轉的加速,一批充滿農業情懷的社會資本進入了農業領域,規模化種植的獼猴桃園數量和面積不斷增加。陜西城固縣作為全省獼猴桃產業“東擴南移”發展戰略實施區,依托資源優勢,推進土地流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后引入齊峰果業、陜果集團、禾和公司等多家果品龍頭企業,建成獼猴桃省級現代園區1個、市級現代園區2個,發展獼猴桃生產龍頭企業6家、合作社16家,獼猴桃栽培面積達5萬畝,年產量3萬t,產值超3億元,形成了禾和、彌珍、余氏等多個獼猴桃品牌。
筆者發現,一些吸納社會資本建立的規模化獼猴桃園,由于對農業生產的復雜性、風險性估計不足,管理和生產技術上還存在諸多問題,導致生產成本高,果品質量差,效益低甚至是虧損。針對此,筆者通過實地調研分析了獼猴桃規模化生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解決措施。
1? ?規模化生產存在的問題
1.1? ?生產管理不夠規范? ?一些規模化獼猴桃園區,其駐地的管理層人員并無農村生活、工作經歷經驗,對園區所在地農村社會風土人情不了解,在管理一線工人時,無法有效激發其工作積極性,提高其工作效率;他們也不懂農業,對農業的周期性和面臨的自然、市場風險認識不足,盲目樂觀;他們對農時節令把握不夠準確,日常生產用工安排與獼猴桃物候期實際需求不相協調。
1.2? ?技術缺乏集成創新? ?規模化種植與小農戶種植在生產管理和具體技術應用上都是有區別的,照搬小農戶的作務方法,必然導致在用工成本控制和技術措施落實上出現問題。
1.3? ?規模種植優勢不足? ?規模種植要充分發揮規模優勢,比如通過集約化管理實現單位成本下降,通過標準化管理實現品質穩定,通過品牌化建設實現產品溢價增值,等等。如果不能充分發揮規模種植優勢,走標準化、品牌化發展之路,不但難以實現盈利,而且可能連年虧損。
2? ?規模化生產提質降本增效對策
2.1? ?科學規劃,建立搭配合理管理隊伍? ?規模化生產企業應當做好適宜自身情況的園區發展規劃,建立起技術、營銷、宣傳、質控等專業團隊,統籌協調人、財、物各種資源;一線管理人員要能正確理解園區的發展理念和未來規劃,并將其具體執行落實到各個管理和技術環節中去。
2.2? ?因園制宜,發展創新集成生產技術? ?只有根據園區自身情況,更新發展理念,創新和集成一些新技術、好技術,才能真正做到成本與收效相統一,發揮出園區的規模優勢。
1)采用免耕或少耕的土壤耕作培肥技術。通過流轉土地建立的規模種植園區普遍存在土壤肥力不足問題,甚至還存在酸化、鹽漬化等土壤障礙問題。伴隨園區建立,應當樹立用地養地相結合意識,下功夫恢復土壤生態系統,培肥地力。具體措施:①間作套種。在果園行間安排豆類、綠肥等需肥少的作物來養地。②增施發酵腐熟有機肥。小農戶通常采用一邊開溝深施的方法,大園區也可以采用有機肥表施的方法,研究表明有機肥表施同樣可以提高土壤中的有機物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生態系統。③增施生物菌肥。通過人為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和數量,活化被固定的鈣鎂離子,促進團粒結構形成,重建良好的土壤微生態,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保溫、透氣功能。
2)實施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據研究,正常情況下氮肥的利用率一般在30%~35%,磷肥利用率20%~25%,鉀肥利用率35%~40%,如果水分管理不協調,肥料利用率會更低。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可以降低肥料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土壤板結和肥料殘留對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
實施水肥一體化需要相應的配套設施設備,相比小農戶,規模化生產園區更適合采用這個技術模式,因為它更能發揮出費省效宏的優勢。
園區可以通過測定土壤養分,結合獼猴桃不同物候期的需肥規律制定更為科學的施肥配方,確定要施用肥料的種類、數量;根據土壤含水量確定水肥一體化的用水量,采用滴灌、微噴灌等方法,將肥料水溶液施于果樹根系附近。
3)實施草害綜合控制技術。果園除草是獼猴桃規模化園區生產成本的重要組成。從農業生態系統出發,綜合運用各項措施防御草害,可以明顯降低除草(防草)成本。比如:①可結合培肥地力人工種草,以草控草。人工種草的草種以毛苕子等矮稈綠肥為主。秋播毛苕子,第2年春夏用毛苕子覆蓋地表,抑制其他雜草生長。②利用本土1年生矮稈雜草,以夏草壓秋草,以秋草壓冬春草,一茬壓一茬,以草控草。保留園中1年生矮稈雜草,用少量人工清除其中的水花生等惡性雜草及蒿草等高稈雜草。③生物除草。果園早期可以飼養家鵝等抑草、除草。飼養家禽除草要注意主次關系,飼養密度不宜過大,家鵝5~10只/畝為宜。④人工機械除草。可以結合綠肥翻壓和有機肥表施,用旋耕機淺耕。⑤秸稈、遮光布覆蓋。通過作物秸稈、遮光布覆蓋等方法抑制雜草的光合作用和其種子萌發出土。大園區應當根據自身具體情況一種或多種措施并用,以達到雜草與果樹的平衡生長,降低果園除草成本。
4)采用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實踐“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理念,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和頻次,不但能降低成本,而且能保護天敵,維護生態系統平衡,提高果品安全性和內在品質,利于果品品牌樹立。具體措施:①利用生物間的食物鏈或寄生關系,采用生物方法防控病蟲。如噴施蘇云金桿菌等生物農藥,利用天敵以蟲治蟲。②利用害蟲的趨光性、趨化性,采用燈光誘殺、粘蟲板等方法防控蟲害。③采用石灰涂白、波爾多液噴霧保護等方法防治病蟲害。
5)建立完善的品控體系。一是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并保證體系正常運行,實現園區土壤、生產用水、投入的化肥農藥及其他材料質量的安全可控制,生產過程、銷售去向可追溯。二是建立適宜的技術標準體系并落實,包括園區建設時的水、電、路、倉、管理用房等配套設施建設標準,也包括園區的土壤培肥、果樹定植時的株行距、栽植走向,不同生長期的施肥、修剪、樹形標準等。
6)樹立品牌意識加強品牌建設。隨著消費的升級,消費者更加注重產品品牌和品質。從近年市場情況看,果品供應種類、數量逐年增加,賣果難現象時常出現,但優質精品果供不應求,尚有發展空間。規模化園區一定要盡早樹立品牌意識,提早謀劃,加強建設。一是盡早形成注冊商標,以品牌、品質規范生產行為,宣傳園區形象,擴大影響力。二是加強精品優果生產管控,嚴格生產操作規程,加大標準化管理力度。三是加強組織化程度,通過發展果品協會、生產者聯盟,實現產銷對接,抱團發展,合作共贏。四是借助電子商務平臺,進一步擴大自身影響力和產品銷售市場。五是積極主動做好綠色、有機等產品認證,適應市場準入要求。
3? ?小結
規模化園區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發展優勢和劣勢所在,取長補短,揚長避短,以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1)優勢。相對小農戶來說,規模化園區真正的優勢在于能夠生產出批量的質量穩定的優質果品供應市場,而不僅僅是面積大。
2)劣勢。在生產組織上,規模化園區生產管理組織化要求高,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生產理念作務,容易出現勞動力成本過高、技術細節不容易落實到位等問題。在營銷管理上,如果僅憑面積優勢,搞低價競爭,遲早是要失敗的。
3)發展方向。規模化園區必須研究并實踐集成配套技術措施,通過品質管控與品牌建設提升產品價值,達到品牌溢價,優質優價,以此來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的協調統一,逐步實現壯大發展。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