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學軍



蘋果產業后整理是2017年8月陜西省延安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具體就是指蘋果成熟后所進行的分批采收、分揀分選、冷藏冷運、個性包裝、精深加工、品牌營銷以及旅游觀光、體驗采摘等產業后端的一系列整理過程,其目的是通過一系列措施,讓好蘋果賣上好價錢,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綜合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增加果農收入。
洛川縣石頭鎮牛天咀村有4個村民小組、 421戶1 682人,現有果園5 830畝、人均3.5畝;洛川縣老廟鎮橋子村有3個村民小組、212戶863人,現有果園1 550畝、人均1.8畝。通過對這兩個村蘋果產業后整理的調查,筆者發現蘋果產業后整理使得兩個村發生了明顯變化,總的來看,兩個村的蘋果產業后整理實現了政策初衷,延伸了產業鏈條,促進了產業融合,增加了果農收入,在助力果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方面積累了經驗、做出了示范。具體表現如下。
1? ? 村民收入穩步增長
2017年牛天咀村和橋子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1 300元、9 000元,2019年分別為12 600元、9 500元。盡管遭遇了凍災減產、供給過剩的自然和市場風險,兩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仍實現了增長,深挖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蘋果分級分價銷售。分級分價銷售理念提出已有多年,但一直沒有落地落實,之前的蘋果銷售方式基本是70 mm起步統價售賣。實施蘋果產業后整理之后,分級分價銷售逐漸被果農認可,因為事實證明,這樣做明顯比“統貨”銷售價格高一些,分級分揀成為果農增收的一個途徑。
牛天咀村的李亞軍、張若敏、張世軍3戶果農把自產的7.5萬kg蘋果入庫,扣除0.5元/kg入庫費用后,按照第1次分級分選的0.9萬kg算賬,比田間地頭最高收購價5.8元/kg仍高出0.24元/kg,可多賣2 160元(見表1);7.5萬kg蘋果可多賣1.8萬元,平均每戶多賣6 000元。
從王小云等9戶果農分級售賣情況對比可知,分級整理之后的蘋果平均價格提高了0.7元/kg(見表2)。
2)企業引領帶動。蘋果產業后整理實施以來,果品營銷企業越來越重視與果農抱團發展,共同向市場要效益。牛天咀村的富百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和橋子村的紅寶果業有限責任公司以高出市場均價0.4~1.6元/kg的價格從果農手里采收蘋果,大量的果品到了企業手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蘋果的產地采收價格。企業雖然在果農那里提高了采收價格,但通過商業運作獲得了更高的利潤(見表3)。果農在這個過程中沒有額外付出成本和勞力,卻增加了收入。
3)果農務工收入。富百公司在生產基地、選果廠房提供蘋果包裝、牛羊養殖、裝卸物資等崗位吸納入社農民務工,讓村民成為產業工人,年發放工資380多萬元、人均3萬元以上。紅寶公司每年11月到次年4月雇用村民參與企業生產,每月人均工資女性不低于2 700元,男性不低于3 600元,貧困戶在此基礎上額外增加300元,人均增收12 000~15 600元。
2? ?生活品質明顯提升
收入的增長讓村民開始追求更有品質的生活。2017年至今,兩個村子新增私家車85輛,27戶在縣城買了房子,24戶在西安買了房子,203戶新建或改造住房,以往的泥坯土墻、低矮平房變成了兩層小樓,獨門獨院,水電網齊全,窗明幾凈,住得比城里人還舒坦。橋子村離縣城19 km,天然氣管道已鋪設到村。兩個村戶均1輛以上農用三輪車,果農稱之為“果果車”,部分戶擁有3輛以上,給生產帶來極大便利。
3? ?生產方式逐步改進
蘋果生產逐步向品種、品質、品牌建設轉變,以往傳統喬化栽培模式已經不適應市場需要,果品企業、果農主動將老果園進行提升改造。牛天咀村2018—2019年老園改造提升? ? ?1 143畝,建立矮化密植園720畝。
為滿足高端市場消費者需求,果品企業自建蘋果基地,生產有機蘋果,積極帶動農戶加大有機肥使用,提升果實內在品質,2018年牛天咀村的果園施用有機肥4 700 t,2019年達到? ?7 200 t。特別是富百果業和紅寶果業購置的4.0智能選果線在產業后整理過程中派上了大用場,成為果品進入高端市場的“金鑰匙”和“通行卡”,解決了蘋果內外品質不一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