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輝
除了可以充值和轉賬,未來零售、餐飲等更多的應用場景都可以使用央行數字貨幣。那數字人民幣時代,紙幣現金還會存在嗎?
自從央行開始研發數字人民幣,坊間關于央行數字貨幣的誤區和應用猜想,從來就沒有停過。近期,商務部發文稱將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也讓外界再次燃起對數字貨幣的遐想。
誤區一:央行數字貨幣和比特幣是一類
在幣圈,比特幣被認為是數字貨幣,當央行數字貨幣也叫數字貨幣時,一些人就有了錯覺,認為這兩者是一類事物。
但事實上,兩者之間差異巨大。
比特幣是基于區塊鏈的一種記賬獎勵,具有點對點的交易能力,按照嚴格的貨幣屬性,比特幣算不上貨幣。比特幣誕生10年,有太多人期望推行比特幣作為貨幣進行日常支付,比如有機構簽約商家使用比特幣支付,但都屬于試驗性質,并無成功。
與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不同的是,央行數字貨幣是由央行發行的、加密的、有國家信用支撐的法定貨幣,跟現金一樣,具有無限法償性,也就是說你不能拒絕接受央行數字貨幣。
一開始,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設計,就是奔著貨幣使用的,其支持雙離線、國家法定認可等特點是比特幣無法比擬的。
誤區二:央行數字貨幣基于區塊鏈研發
一聊到數字貨幣,就避不開區塊鏈。
數字貨幣的英文全稱是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簡稱DCEP,即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
事實上數字貨幣的概念很多年前就已經提出,比區塊鏈還要早,直到比特幣的橫空出世,以“去中心化數字貨幣”自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區塊鏈=比特幣=數字貨幣”的大眾誤區。
但種種證據顯示,央行數字貨幣并不是基于區塊鏈進行研發的。
央行數字貨幣的信用來源于國家的信用,只要保障了安全、隱私等,便不需要區塊鏈賦予每一筆交易的確認。
事實上,央行數字貨幣概念和實現方式都不存在也不需要與區塊鏈綁定,只是借鑒應用了區塊鏈部分組成技術。區塊鏈只是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一種實現手段,而比特幣是這類數字資產的代表作。
誤區三:央行數字貨幣和Libra一樣
Libra是Facebook新推出的虛擬加密貨幣,是一種不追求對美元匯率穩定,而追求實際購買力相對穩定的加密數字貨幣。其愿景是作為一款全球性的數字原生貨幣,推行金融普惠,主打支付和跨境匯款。
Facebook發行Libra是數字社區幣,其優勢在跨國,但劣勢在跨社區,它是技術先導下的數字貨幣供給,在滿足數字貨幣的具體而現實的需求方面收得很窄,在數字外匯與國際貨幣數字化統一方面放得很開。
與Libra相比,央行數字貨幣是由國家發行,以國家信用為背書,沒有信用風險。Libra的穩定性不如央行數字貨幣。從監管角度看,Libra最終要實現完全去中心化,不能避免洗錢、漏稅等漏洞。
誤區四:擔心人民幣幣值縮水
數字貨幣主要是指貨幣形態,貨幣的發行規模依然由央行控制,而至于發行紙幣還是數字貨幣只是形態的變化,不會引發貨幣縮水,所以民眾大可不必為此擔憂。
猜想一:央行數字貨幣會替代紙幣嗎?
數字人民幣時代,紙幣現金還會存在嗎?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央行數字貨幣徹底替代紙幣呢?
答案是當然不會。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水平不一、用戶使用習慣不一的國家,數字人民幣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完全取代紙幣,二者將會長期共存。再說使用數字人民幣畢竟還要有數字錢包,使用場景也受限。一些兒童、老人也要使用紙幣。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認為,央行數字貨幣是要從M0入手,也就是說,要從數字化貨幣替代流通中的紙鈔和硬幣入手,但并非要取代所有的人民幣。
猜想二:央行數字貨幣會替代支付寶、微信支付嗎?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支付業務會不會被央行數字貨幣替代?
目前階段,數字貨幣不會對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造成影響。
一是數字貨幣是替代現金的,即M0,2019年,14億人一共8萬億元現金流,現金僅占貨幣總量的4%。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里存繳在備付金賬戶的是M1,用戶購買的貨幣基金是M2,這意味著,數字貨幣目前并不會去替代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功能。
二是央行是貨幣發行、執行貨幣金融政策,代為管理政府財政收支以及為政府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的,支付寶、微信支付涉及大量的金融理財業務,央行不會去做M1和M2中的業務,職能也不在此。
從邏輯上理解,央行數字貨幣是替代M0,而不是替代現有貨幣流通體系,那么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功能不會被替代,但一旦新的數字貨幣支付標準確定,銀行是不是會重新奪回被支付寶奪取的移動支付市場,目前還看不清。
猜想三:央行數字貨幣可以反洗錢
央行的數字貨幣具有唯一可識別編號,雖然用戶與用戶之間的數字貨幣可以匿名支付,但在央行的后臺中,識別編號是不會匿名的。
“雙層運營體系”中,央行對數字貨幣賬戶進行監管,所以用戶在商業銀行獲得的匿名支付,是有限的匿名,用戶彼此間可匿名,不對監管者匿名。因此,要在支付匿名下洗錢、逃稅和恐怖融資,幾乎不太可能。
綜上,央行數字貨幣能夠有效打擊洗錢、逃漏稅等違法行為,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透明度。
猜想四:假鈔制造者會消失嗎?
央行數字貨幣普及后,那些假鈔制造者就要失業了。
相較于現金,央行數字貨幣可以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成本,比如不用造紙、不用印刷、不用存儲、不用運送。
既然紙都不用了,這也就意味著,像假鈔等問題,可能會大大減少。
不用復雜的花紋,不用精妙的防偽,央行數字貨幣本身就變成了一串獨一無二的“密碼”。從研發伊始,密碼學技術就是整個央行數字貨幣的基礎,其將在發行和流通環節起到關鍵作用,最終實現央行數字貨幣的防偽造、防篡改、防復制。
猜想五:央行數字貨幣的使用需要下載APP嗎?
通常情況下,居民可以在商業銀行兌換到紙幣,那么央行數字貨幣可以在哪里兌換呢?
從網上早前流傳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數字貨幣錢包內測圖來看,四大行均在測試數字錢包應用。
從功能上看,各家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功能基本相同。比如建設銀行包括“掃一掃”“收款”“付款碼”“轉款”等,用戶可以通過銀行賬戶將錢兌換為數字人民幣。中國銀行包括“充值”“提現”“轉賬”“銀行卡”等。農業銀行的頁面包括“掃碼支付”“匯款”“收付款”“碰一碰”。
在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楊望設想中,使用數字人民幣需三個步驟,第一步需要下載一個相應的手機APP;第二步需要注冊,輸入個人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等信息,在APP上會展示相關的個人征信查詢授權書,需要用戶選擇同意或者拒絕;第三步綁定銀行賬戶,之后用戶就可以用銀行存款1:1兌換數字人民幣。
猜想六:哪些場景可以用央行數字貨幣支付?
除了可以充值和轉賬,未來哪些場景可以使用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呢?
楊望介紹,目前試點階段支持的應用場景包括零售、餐飲、交通卡充值等,隨著未來試點應用成熟,應用場景或將在更大范圍內拓展。
據媒體報道稱,河北巨鹿縣已申請央行數字貨幣用于環保等補貼發放。樂智科技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聯合河北省巨鹿縣開發了“戀上巨鹿”APP,未來當地居民的扶貧補貼等或將以數字人民幣形式發放,并且居民可以在該APP錢包中實現資金提取、轉賬、消費,如交黨費、買火車票、充話費等便民服務均可以進行數字人民幣結算。
猜想七:未來支付寶和微信會實現互相轉賬嗎?
目前,大部分居民已經習慣于使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隨著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未來是否能實現支付寶和微信之間的相互轉賬?
楊望認為,此事主要考慮到意愿和能力兩個方面。央行數字貨幣是中國人民銀行基于國家信用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也就是任何交易場景都必須無條件接受,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之間都應該支持轉賬功能。從意愿上,商業銀行之間的數字人民幣轉賬問題不大,但第三方支付存在業務壁壘,不同平臺之間可能出于保護自己的商業生態還暫時不會實現相互之間的轉賬,也不排除未來實現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