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奕
(上海市嘉定區煙草專賣局,上海 201821)
“大數據”作為當代社會大眾公認的時代熱點,正在如火如荼地推動著卷煙營銷的變革,而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隨之出現了一定的 “大數據”特征。在2020 年發布的《2019 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中顯示:截至2019 年12 月31 日,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9191.4 萬名,比上年凈增132.0 萬名。女黨員2559.9 萬名,占黨員總數的27.9%。少數民族黨員680.3 萬名,占7.4%。大專及以上學歷黨員4661.5 萬名,占50.7%。以上這些來源于數據,其內容本身也是 “大數據”,揭示了黨員隊伍結構持續優化,黨員質量不斷提高。而在“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用數據說話,即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對象、范圍和內容,通過記錄、分析、提取,轉變為易于分析的量化形式。
(一)海量資訊對意識形態的沖擊。“大數據”時代,繁雜的海量信息助推了員工對網絡信息內容的饑餓感與好奇心,無形中對員工的思維認知和價值判斷產生影響。
(二)信息普及對傳統教育的沖擊。在“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的普及化,使得員工可以自由選擇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學習,并追求平等、共享的價值觀,主流思想政治工作手段面臨巨大的挑戰。
(三)技術革新對政工人員能力的沖擊。“大數據”環境下,要求政工人員必備現代媒體技術,能夠熟練地將教育內容融合進媒體技術當中,實現這兩者相互結合、相互運用。
(一)“大數據”助推“精準教育”。以“學習十九大精神”為例,不同的員工認真學習的時間段和頻率存在差異,對知識點的關注不同、交流學習體會的積極性也不同,達不到齊頭并進的效果。運用 “大數據”可以幫助企業對不同個性、不同學習進度、不同學習效率的員工,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
(二)“大數據”拓寬工作途徑。在傳統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中,主要以填鴨式的教育為主,而在 “大數據”環境下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傳播載體得到進一步的擴展,互聯網、手機、遠程云端等都可以通過其自身豐富的形式來達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大數據”的大眾化和生活化得到充分體現。
(三)“大數據”增強思政工作魅力。通過網絡公開調查調查,了解受訪者對 “數據化”式教育的看法,85.71%員工樂意接受“大數據”所帶來的新變化,反應出了“大數據”的吸引力?!按髷祿痹诤艽蟪潭壬洗龠M了員工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性和感染力。
“大數據”打破傳統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所趨和必然要求。因此必須探索出創新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途徑,其基礎是“123”模式——整合1 個數據庫、健全2 項機制、提升3 種素養。
(一)整合1 個數據庫,即:整合現有平臺資源,搭建工作數據庫
通過思想政治工作數據庫的建立,并且在黨紀國法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公眾信息的搜集。微信、QQ、微博、“學習強國”等軟件和各大論壇已成為員工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一旦數據庫建立后與這些社交軟件直接進行授權綁定,利用這些數據進行分析。
(二)健全2 項機制,即:建立部門聯合機制和完善考核機制
首先,企業應該成立 “大數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立部門聯合機制,實現政工部門、黨建部門、信息部門、安全部門等各個部門的協同合作,各個職能部門齊抓共管。
其次,完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考核體系,不僅把 “大數據”運用到教育中,還應在考核體系中充分發揮 “大數據”的作用,通過利用數據和多媒體平臺能夠及時把握員工的思想政治狀況,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解決的方法。
(三)提升政工人員3 種素養,即: 數據意識、分析能力、法律意識
1.提升數據意識。員工經常通過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客戶端抒發自己的意識形態活動,這些都傳達著員工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企業政工人員應該提升自己的數據敏感度,增強教育的預見性以及前瞻性。
2.提升分析能力。“大數據”時代對政工人員處理數據信息,不但需要在海量的信息當中挖掘出富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還要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及時地去滿足員工的精神需求。
3.提升法律意識。由于“大數據”具有關聯性,在采集所要研究對象的數據信息時,不可避免地會疑似侵犯員工的隱私權,收集到的數據稍有不慎可能會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因此一定要有充分的法律意識,加強法律風險防范。
綜上所述,作為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與“大數據”技術相結合,把握好“大數據”這個勢,揚長避短,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供保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