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志
(錦州醫科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1)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現在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導致大學生需要獨自面對日漸激烈的競爭,也就導致其心理壓力不斷加大,久而久之可能形成心理問題。基于此,也就需要各高校能夠重視這一問題,在滿足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需求的基礎上,構建符合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引導,以此促使當代大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關于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在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過程中,首先需要從大學生所處環境著手,要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促使學生能夠時刻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
例如,各高校可以在進行校報排版時,安排一個心理健康小知識的板塊;也可以在進行小廣播的時候,穿插一些心理健康、心理衛生的知識。又如,各高校可以組織大學生每月進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通過為大學生營造濃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促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得到提升,進而使得大學生能夠在無形中受到倫理道德、生理衛生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熏陶,使其心理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
另外,在新時期背景下,各高校還可以對互聯網技術進行充分利用,積極設立心理健康網站,學生可以在網站中查閱各種相關資料,進而幫助學生了解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同時,在心理健康網站中,也可以設立論壇,學生們可以在其中暢所欲言,以此幫助心理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們的心理變化情況,為構建符合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需求的教育模式提供重要依據。
在構建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過程中,還需要構建具有發展性的大學生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所構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目的、有計劃,能夠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解決問題,從而促使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有效培養和提升[1]。
例如,各高校應該設立心理咨詢室、熱線電話、心理郵箱等,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可以通過上述途徑尋求幫助,而相關人員需要對其進行針對性指導和幫助。
另外,各高校還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校內“三級保健網”。首先,初級保健網主要是由各系、各班的學生組成,將具有積極健康心理的學生,以及熱愛公益的學生設置為聯絡員,并對其進行較為專業的培訓,促使其成為開展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聯絡網,也就是學生與心理教師之間的信息傳送紐帶。中級保健網主要是由高校內的心理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組成,其工作內容就是及時發現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并給予相應開導和幫助。高級保健網主要是由專業心理工作者組成,主其工作內容就是對校內心理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并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和教育;同時,如果有校內心理教師無法處理的問題,可將問題學生轉交給專業心理工作者進行開導。
在新時期背景下,雖然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已成為一門全新大學生教育課程,能夠通過課堂教學實現對學生的系統化、全面化教育[2]。但是,僅依靠課堂教學活動并不足以滿足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需求,各高校還需要構建課內外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例如,各高校可以開設心理健康以及倫理道德等相關專題講座;也可以定期舉辦心理素質教育訓練班,開設心理沙龍等活動。通過課內外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夠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參與力度,促使其將理論知識內化為行動,進而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得到真正發揮。
在對新時期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除了要通過普及教育模式對其開展心理教育外,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此,也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機融合,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為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充足動力。
另外,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思政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告訴心理教師,一同商討符合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教育模式。同時,各高校還需要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并組織學生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社團,為其配置專業心理教師進行指導,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大學生的潛能進行充分挖掘,讓學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促使學生身心全面發展[3]。
在新時期背景下,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壓力更大,導致很多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基于此,也就需要各高校能夠重視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面向全體大學生,積極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問題,進而推動大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