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亮亮
(陜西省榆林市佳縣水利水電工作隊,陜西 榆林 719200)
隨著基層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事業不斷向前發展,需要我們對影響基層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的相關因素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積極探索全新的發展思路,以此來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構建完善的運行管理措施,推動基層水利工程建設工作不斷向著可持續化方向發展。
基層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是一個十分系統且繁雜的工作,涉及到的內容多樣,比如設計、工程監理等,這些工作環節是由相關單位人員進行負責。基層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人員自身所承擔的責任相對較少,造成很多管理人員在思想上存在麻痹大意和隨意性,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整個管理工作隊伍的專業素質普遍較差。另外,很多水利工程現場的管理人員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處理上傳下達等各種事物,不能夠更好地鉆研各項技術。再加上相關部門并沒有構建完善的基層水利工作隊伍專業培訓機制,很多基層地區的水利管理工作人員缺乏接手繼續培訓教育的機會,自身的專業素質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提升,知識陳舊,無法更好地承擔新時期基層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工作。
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不斷提高,基層地區群眾對水利工程的建設規模、建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更好地滿足基層地區的經濟發展需求和群眾的實際用水需求就需要加大對水利設施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但是現階段存在很大的資金缺口,阻礙了基層水利工程的進一步建設和發展。近年來,國家關于基層水利工程建設施工方面的投資不斷增加,但是由于基層地區環境較為復雜,地面廣闊,國家所供給的各項資金分配到基層地區的經費十分有限,往往達不到基層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需求。目前國家關于水利工程建設,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技術標準,對基層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有效規范,但現階段基層地區的大多數水利工程都是采用民辦公助的形式建設[1],從中所獲得的建設管理資金十分有限,在項目工程建造過程中,很多施工單位能省則省,經常會忽視施工關鍵環節的正常控制,不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開展建設,造成部分基層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科學之處,很多項目工程的施工質量達不到國家的建設標準。
大量調查結果發現,很多基層水利工程在施工建造過程中,雖然嚴格執行了國家所制定的招投標制度,但是在具體的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分包轉包的問題。很多施工單位經常將水利工程劃分為若干個分項目工程,將其轉包給一些沒有資質的小型施工單位。這些施工單位由于自身缺乏專業技術和完善的設備,不具備先進的施工理念,嚴重影響到項目工程的施工質量,造成工程投入使用之后,不能發揮其應有的職能作用,達不到預期的經濟效益。
為了進一步提升基層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隊伍的專業素質,就要求相關職能單位構建完善的培訓計劃,要為基層的管理工作人員提供一個接受培訓教育的機會,建立起職業培訓與脫產學習相結合的人才培訓機制,通過有效的業務培訓和專業技能考核,進一步提高整個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另外還應該將相關管理人員參與培訓工作納入到工作單位的年度考核當中,對受訓人員進行嚴格的監督檢查。每次培訓結束之后,進行嚴格的專業技能考核,通過考核的工作人員持證上崗,多次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員直接解除聘,逐漸凈化工作隊伍。在單位內部還應該邀請專家開展專項講座,加強對整個工作隊伍的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建設,構建一支專業素質熟練,政治素養過硬,能夠承擔各種水利工程建設的管理工作隊伍。
基層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投入,這就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和主管部門積極爭取國家財政資金,大力扶持基層水利工程建設。地方財政部門應該依據年度的水利工程建設規劃,劃歸出相當比例的資金用于基層水利工程建設。另外還應該進一步拓展多元化的投資方式,擴大資金的投資渠道,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設資金,并始終圍繞基層水利設施建設過程中各種資金緊缺的問題,分步驟有目地解決,確保基層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基金緊缺問題得到進一步的改善,保證基層水利工程建設事業全面提升。
基層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就需要嚴格落實施工現場管理工作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明確各方責任。在施工現場應有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測繪儀器,對施工現場的各項材料質量進行認真細致的檢查,明確各個施工環節的質量要求,并采用合理的測量方法獲得真實準確的數據,以此來提高檢測準確性[2]。另外在施工現場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還應該明確各項管理工作制度,科學安排施工周期,保證各項資產、資源能夠得到妥善有效的利用,節約成本,嚴格落實竣工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相關職能部門應該進一步轉變過去傳統的只重視建設,輕視過程和后續管理的錯誤理念。水利工程建設應該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并對施工企業的施工行為進行嚴格的控制,避免將工程轉包發包。工程建設完成之后,要安排相應的監管人員對施工質量和資金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有效的檢查,確保工程建設的穩定性,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