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競
(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0)
包豪斯設計學院,雖然存在時間僅僅只有14年,但它對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的現代設計有著深遠的影響。從20世紀初期開始直至今日,包豪斯所倡導的“為大眾服務”“為大眾設計”的藝術設計理念仍引領著設計藝術的思潮。
在到處都是大機器生產的工業時代,受到“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包豪斯設計學院創辦人格羅皮烏斯提出“向死的機械產品注入靈魂”,這種設計思潮的提出,將藝術與工藝完美結合在一起,打破了千篇一律的機械設計,讓冷冰冰的工業機器變得有了靈魂。
包豪斯的教育體系與教學模式,成為國內外諸多現代藝術設計學院的參考標桿和構架基礎。包豪斯在設計教育體系中提出“三大構成”課程,即“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這一課程的建立,能將抽象的設計思維轉化為模塊式設計教學,從而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設計思維能力。
在教學模式中,包豪斯提出了“雙軌制”的教學觀念,將藝術與技術相結合,除了聘請專業的設計師擔任基礎課程的教學,還開設實踐課程,讓專業的工坊大師指導技術教學。雙軌制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觀念,真正實現設計的功能性特點,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為以后的藝術設計教學奠定了基礎。
在高職院校,“工作室制”正是雙軌制教學模式的延續,主要以工作室為依托,以具體科研項目為載體,融入“產教融合”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高校工作室的開設,既是學校實施教學任務的重要場所,又是企業的設計實踐基地,承擔著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包豪斯教學模式的廣泛推廣,使得國內外藝術設計院校都采納借鑒,但由于國情和文化的差異,“工作室制”在我國的發展并不完善。
教學內容更新速度較慢,無法與市場真正需求對接。教師沒有深入了解當地區域特點和設計訴求,藝術設計課程內容千篇一律沒有特色,不利于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往往面臨企業招人難、畢業生就業難的尷尬瓶頸。
很多學校會聘請企業技術專家作為兼職教師,指導學生的設計實踐,但由于兼職教師時間不固定,無法保證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并且兼職教師不屬于學校在編人員,所以不受學校教學評價體系的束縛,教學質量無法保證。雖然學校鼓勵在校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但由于教師還要分擔教學任務、教學管理工作,使得教師下企業成為很難實現的項目。
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校期間學校安排學生下企業進行跟崗實習,并配備校內外指導教師,幫助學生提升職業素養。但由于地域限制,實習學生分布廣泛,校內指導教師無法奔波于各個企業,不能顧及到所有學生。而企業指導教師由于自身工作繁忙,也無法全身心指導學生。有的企業對實習學生管理松散,學生頻繁更換實習單位,導致實習效果差強人意。
工作室的建立,能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有效結合,是除企業之外鍛煉學生設計能力的重要場所。但由于高職院校工作室缺乏實際應用型項目,導致學生無法真正體驗和參與完整的設計產品制作流程,所有設計只是紙上談兵,缺乏實踐經驗。
工作室是一個相對開放的學習空間,不僅為學生提供學習場地,也要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所以要實行工作室負責人制,并且選任專業能力、教學管理能力和業務能力強的教師擔任工作室負責人,并且出臺相應的工作室管理辦法等制度,規范工作室日常工作。
工作室承擔著理論教學和科研實踐的雙重任務,在理論學習階段,教師和學生按照學校日常教學安排進行,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科研項目的需要,在不影響日常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可靈活選擇教學形式。承擔科研設計項目時,工作室可以采用企業的管理模式,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工作室可以隨時開放,以便學生的實踐練習。
工作室的領導核心就是教師,對于校外兼職教師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弊端,工作室主要形成以校內教師為主導,企業兼職教師為輔助的教學形式。加強校內教師“雙師型”的職業培訓,鍛煉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業務水平。
工作室同時聘請企業的技術專家、和技術骨干擔任兼職教師,并完善兼職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管理辦法,規范相應的獎懲制度,鼓勵兼職教師協助負責人參與工作室管理。
選拔優秀的“雙師型”教師和企業教師組建團隊。工作室團隊的建設是工作室發展的重要環節,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也是提高職業素養的重要環節。工作室團隊建設,應該吸納學校和企業雙方面的人才,通力合作,取長補短,才能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最大化提升,讓學生從中受益,達到真正藝術與技術的結合統一。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工作室的建立,不僅可以解決學生下企業所面臨的尷尬處境,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解決就業難的困境。但受諸多因素影響,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工作室還處于探索階段,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鑒于國外包豪斯教學模式的影響與借鑒,通過加強工作室的建設與管理,對培養新型的應用型人才無疑也是一種新的嘗試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