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晟
(重慶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重慶 401331)
在出版物的編輯、印制和發行全過程中,圖書印制往往作為最后一個階段出現。一本圖書的出版必須經歷前期嚴謹的內容選定,文稿組成,稿件審核到后續的編輯加工和裝幀設計等流程,這期間每個部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而作為至關重要也是決定出版物最終呈現效果的環節,印制環節如果沒有妥善管控品質,例如在選用印制紙張的質量,出版周期等方面出現問題就會直接影響最終出版圖書的質量。有時印刷廠家的選擇不合適或出版期延后也會影響出版社的行業和社會聲譽,這不僅會讓前期的大量繁雜編輯工作付之東流,更加難以保證后續的發行和推廣等時間節點。為了深入貫徹國家新聞出版署在圖書質量管理規定中做出的明確指示,圖書出版單位和出品人必須對出版物的全制作流程進行嚴格的審核和校對,并對各環節之間的銜接及流程編排反復確認,也就是對圖書的出版全生命周期負責。
出版社在確定稿件的內容時需要由編輯部進行原稿的初審,經核定符合規定要求后方可轉入出版部門,進入后續的圖書出版生產排期階段。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銜接和溝通交流在出版社內部十分重要,包含但不限于文字稿和其他形式的諸如圖片,插圖,插表等內容都應一次配置到位。涉及到出版物裝幀設計的如封面,扉頁,版權頁等也要一次發齊。在傳統的出版物編排觀念中,對于編輯的職責認識往往只局限在內容的審查、圖文的校對等方面。而在排版過程中的內容修改或格式統一則被認為是后續出版環節的主要任務。為此,印制部門則必須將自身所承擔的任務歸納分類,并明確劃分各自職責所在。責任印制必須在從責任編輯處接稿時開始,重點關注文章頁碼的情況。確保全書的頁碼符合標準且不出現跳碼、重碼、脫碼和倒碼等異常情況。涉及插圖和表格的內容在核查時也要注意次序以及圖文對應是否匹配。對于缺頁、缺圖、缺表等異常,需要負責人及時聯系編輯、排版部門進行缺漏的補齊。
在書稿內容的核查方面,要注重整個稿件各部分的章節和頁碼是否完整齊全,是否出現了附件的遺漏,在與發稿單逐一核對后做出相應的判斷。考慮到文字稿的整理過程規模較大,耗時較長,且經常由于人為疏漏而導致錯漏問題出現。因此,對于文字稿的審查和處理要特別仔細。責任印制也要處處為后續的印刷環節和步驟著想。在排版和校對的過程中,盡量遵循規范化的操作方式。圖稿部分的整理工作要根據圖稿的類型區分而做不同的處理,圖稿本身就較文稿更加復雜且種類也十分繁多。印刷稿,美術作品和線條圖形等都需要先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在整理圖稿時,首先應仔細觀察圖稿的清晰度及質量是否符合制版要求。如果不符合制版最低限制,要與責任編輯商討并及時進行修改和更換,以此保證稿件的整體質量。可以說,責任印制夠在出版物的內容審核,格式編排及出版形式設定等方面共同把關。不但能夠使責任編輯的審核校對準確度有所提升,還可為后續的各道工序保證質量。除此之外,責任印制還能夠充當責任編輯的質量監督管理員。對經責任編輯核查后的文稿進行二次審核,對其中的疏漏和差錯能夠及時發現并予以糾正,整體提升了出版物的品質。
在確保出版物文稿及圖稿的質量后,就要對出版印刷的材料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根據印刷量及時間的限制選擇具有資質的印刷廠承印,進而保質保量地完成出版物的印制工作。出版物選料的重點往往集中于紙張材質上,負責印制的技術人員在平常工作中就要注重對于各種材質紙張,紙質,紙型的知識積累。同時還要對不同類型紙張的價格有所了解。如果出版物在裝幀設計等方面有特殊要求,也需要聯合責任編輯或裝幀設計人員根據出版物的主體內容及語言風格選擇與之匹配的設計樣式,最終尋求質量與效益的和諧統一,使得出版物從內容到外表都符合預期。例如,一些內容題材偏懷舊的文字作品可選用微黃色的輕質紙。這些印刷上的方案選擇不僅能更加凸顯整部作品的文學氛圍,還能在印刷成本層面有效進行控制。
出版物的質量是由多個環節的嚴謹和仔細所共同決定的。在出版物到達承印廠后,從產品的發排到成書還需要經歷十余道工序。而這最后的印裝階段所產生的問題也會直接影響最終出版物的閱讀品質。為此,必須在印裝的過程中落實跟蹤監測的管理制度,及時對承印廠的操作規范及印刷流程進行管理。首先,要注重圖書印制過程的實時監控。按照規范和標準對圖書的半成品或成品進行抽樣審核。其中所適用的質量鑒定標準分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對于一般的出版物選用行業標準即可滿足要求。其次,承印廠必須試裝少量毛樣本進行印裝送檢。送檢的毛樣本在整體質量檢查合格后才能將整批出版物投入市場。最后,必要時可設立相應的獎懲制度,用以約束出版物印裝過程中的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