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泉
(馬山縣土地儲備中心,廣西 馬山 530600)
近年來,土地儲備管理要求日益精細化,為高效完成土地儲備轉型任務,勢必要結合新時期發展需要革新土地儲備管理方法,力爭奠定土地儲備轉型發展的良好基礎??h級土地儲備中心高度重視土地儲備轉型與發展,通過制定并實施可行性發展路徑來優化土地儲備管理效果。足以見之,該論題探究的現實性意義較顯著,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政府在土地儲備轉型環節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從土地補償款高額支付中能夠看出,農民對土地補償款期的心理期望值與實際收益存在一定差距,導致矛盾在短時間內加劇。用于土地儲備的債券額度固定,現有土地儲備金難以全面滿足應用需求,使政府融資工作被動推進。
土地儲備錯配從時間、規模、用途、空間四方面體現,其中時間錯配指土地資源儲備階段用時不定,意味著土地使用時間處于變化當中,簡言之,土地供應與土地使用需求存在出入。規模錯配指土地資源競拍活動大規模開展,這一舉動無形當中抬高了價格,進而增加市場管理難度。用途錯配指公益性用地行為得到的關注度較低,相對來講,經營性土地儲備工作備受重視,一旦不同用途的土地儲備失衡,則土地資源利用率整體偏低??臻g錯配指人口凈流入城市的土地資源供不應求,這會大大增加土地儲備轉型發展阻力。
當前用于指導土地儲備工作的法律制度缺乏統一性,地區間、行業間在土地征收與儲備環節提出不同規定,導致土地市場規范化運作僅流于形式[1]。長此以往,會增加政府工作阻力,并且土地儲備管理效率居低不高。
現今,我國土地儲備機構數量較多,但管理土地儲備機構的方法缺乏創新性和實用性,這極易為灰色交易行為出現提供機會,使得土地儲備機構間陷入非良性競爭狀態,最終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穩健發展。從土地儲備轉型發展角度來看,適時創新管理方法勢在必行。
新時期下,全面維護社會利益已成為當務之急,城市縣級土地儲備中心應做好土地配置、農民權益合法維護等工作[2]。與此同時,相關負責人制定長期發展戰略,使土地儲備轉型活動順利進行,實現常態管理。然而土地儲備管理工作具有系統性,對于管理主體而言,應針對已有阻力提出針對性發展策略,從整體上提高土地儲備管理水平。
為進一步緩解政府融資壓力,應適時創新現有融資模式,盡可能拓展融資渠道,以此豐富土地儲備金,確保土地資源深層次開發、高效利用。首先,實施資金配套機制,即債券資金與財政資金有機融合,財政人員適當調節財政資金比例,盡可能提高資金利用率。其次,土地儲備機構與當地財政部門良性溝通,逐步完成國有土地收益基金計提金的調配,為土地儲備轉型提供充足資金,大大提高資金利用率,將計提資金使用價值最大限度發揮。最后,視情況建立土地銀行試點項目,以此調動資金活力,并充實土地儲備基金調用的相關理論,為多元融資渠道拓展提供理論指導。在這一過程中,國有土地資產管理單位從全局角度出發,科學制定市場調控策略,并合理調整土地儲備管理計劃,推動土地儲備轉型活動步入新階段。
土地儲備配置效果要想達到預期,定要考慮公眾利益和社會利益,盡可能維持供需平衡,這對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有促進作用。具體來說,適當增加建設用地,并明確用地供給主體,盡最大可能保證土地儲備時間、空間的一致性,推動集體建設用地市場規范化發展。在合理配置原則指導下,房地產價格趨近合理,減少泡沫經濟現象,使得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最為關鍵的是,精細制定土地儲備計劃,從近期建設、遠期建設妥善安排,進而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決策,將土地儲備管理風險降到最低,真正實現土地儲備轉型可持續發展。實際管理期間,總結未來特定時間內擬收儲土地總量、時間、結構,結合現代城市建設要求以及土地市場調控策略,正式啟動土地儲備計劃,使土地儲備管理工作規范化開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精細管理理念指導下,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這能為土地儲備管理提供正確指導,使土地儲備管理問題高效處理。在此期間,完善層級管理體系,確保各地區、各部門土地儲備管理工作有據可依,最終管理實踐與國家利益維護要求相一致。法律法規效益彰顯期間,立法機構、政府部門加強協作,讓土地儲備管理各環節得到可靠的法律法規保障,以此減少違規操作行為,大大提高土地儲備管理效率。法律法規完善階段,為公民提供意見表達機會,以此充實法律法規內容,真正保證法律效益、樹立制度權威性,最終土地儲備管理的法律效益全面彰顯,這對土地儲備管理活動有序進行有積極影響。
隨著土地儲備管理中心數量的增多,為實現動態管理,應與時俱進完善名錄更新機制,并細化機構評級要求,以此減少灰色交易現象,真正凈化土地用地市場環境。新形勢下,土地儲備轉型易遇到環境污染阻力,這對創新式管理提出新要求,對此要有效建立應急機制,大大加快土地儲備轉型步伐,取得土地生態全面保護的良好效果,最終土地生態環境能夠良性創設,能夠真正深化土地儲備制度改革。
結論:綜上所述,為更好地順應經濟新常態趨勢,土地儲備中心客觀總結當地土地儲備管理現狀,通過拓寬融資渠道、堅持合理配置原則、完善法律法規、創新管理方法等措施加快土地儲備轉型速度,取得土地儲備管理的良好效果。這既能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又能促進土地儲備管理工作良性發展,最終為公眾提供優質服務,為新時期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