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委
(山東明德物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濱州分公司,山東 濱州 256500)
物業企業的理念要突出服務性,眾所周知,“管理”與“服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管理”最直接的含義就是管轄與治理,“管理”加身于物業,仿佛物業企業的性質是管轄小區、治理業主的。“服務”可以理解為一種“商品”,是為了滿足他人需要而提供的一種有形或無形活動。“服務”加身于物業,表明了物業企業存在的價值,就是為了滿足業主的需求,而為業主提供“服務”的。物業公司要以“服務”為原則,做好為業主服務的工作,才是自己真正的職責。俗話說“顧客是上帝”,物業公司只有讓業主滿意,自己才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再者,物業企業的服務要有廣泛性及服務內容的豐富性,沒有任何一個企業能像物業企業這樣與居民發生廣泛的聯系,物業企業的業務領域拓展、行業內涵的日益豐富,已不僅局限在對房屋及其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的維修、維護等活動,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人們對居住的軟環境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周到的服務是所有小區業主的共同心聲。
我們已經走進觀念革命、科學發展、服務文化制勝的新時代!走進以服務定生存、以文化定輸贏、以和諧定發展的新時代,目前問題的關鍵在于物業企業“管理”的觀念根深蒂固,缺乏“服務”的意識。這就需要物業企業準確地將自己定位于“服務性”企業,而不是其他。企業的經營宗旨、員工培訓、制度建立等都要緊密地圍繞“服務”、圍繞“業主滿意”這個企業的經營核心,盡可能滿足業主的需求,并且通過企業的準確定位,使員工自覺從思想觀念上進行個人、社會角色的轉換。那么如何加強服務意思,更好發展物業行業呢?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關注:
從“管理”到“服務”,不僅僅是字眼的變化,而是整個意識的轉變。以“服務”取代“管理”。在傳統觀念中,物業公司的工作是管理,而“管理”二字又與物業公司的地位與權責不對稱,其實物業公司的工作不只是對公共設施的管理,更是對業主需求軟環境的“服務”。因此,要改變工作理念,在做好小區公共設施管理的同時,還應積極與業主溝通好,要以“以人為本”的服務取代“無權”的管理,要從思想意識上把“管理”轉變為“服務”,明確我們的工作就是為業主服務,一切要以方便業主為出發點,全心全意為業主服好務。物業人員要主動去接觸每一個業主,了解他們對物業公司的看法和理想中的物業服務模式。“服務”是物業生存之本,物業企業應將提高服務意識作為一種境界、一種責任、一種追求,注重
以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為先,為業主提供最佳的服務,從而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可信度,樹立品牌形象,為今后進一步為業主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打下基礎。
在小區物業管理服務中,小區物權是業主的,所以,尊重業主,服務好業主,不斷提升服務理念是物業企業最重要的工作環節,物業企業應通過對硬件設備和公共設施的管理,從而達到為業主服務的目的。一是突出細節,打造品牌。做好物業服務工作,要在細節上做文章,要研究好每項物業服務工作的細節,未雨綢繆,了解業主的心聲與要求,做業主所需,不輸在細節上,如節日里美化小區、張貼溫馨提示語、做預警式安全排查、為老人提供方便服務等等。這些細節都可以春風化雨,溫暖業主心,從而樹立良好形象。二是了解情況,區別對象。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業主對品牌的認知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滿足他們不同層次的需求是未來物業服務發展的趨勢,也是對物業公司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針對性服務是提高物業服務水平、打造名牌的策略之一。
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是擺在物業企業面前的重要任務,無疑要擺正位置,樹立權責意識,要理清關系,樹立法制意識,要為業主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是物業企業長久發展的精髓和理念。物業公司和業主的關系是共辱共榮,共興共衰的關系,因為業主提供運轉資金,物業公司提供運轉服務,所以,雙方應該和諧互敬,能在優雅優良的環境里生活和工作是大家共同的追求,也是確保一個物業企業健康良好運轉的前提。還要完善社區文化建設機制,增強企業從業人員的信心,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積極地想業主所想,為業主服務。所以,要對小區文化建設進行規劃,要全面了解和把握現代物業和社區文化的相關概念和發展方向,這樣才能更好地建設好小區和發展物業管理。
從居民的日常生活細節考慮,從平凡的小事做起,真正體現物業企業為業主“服務”的整體水平,本著對業主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未來負責的精神開展“服務”工作,如果所有的物業管理企業都能從名字到實際行動上由“管理”轉換為“服務”,物業服務企業的核心價值真正落到為業主創造一個溫馨、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上,從而使每一位業主及住戶能體驗到生活在這個溫暖大家庭的幸福,那么,物業行業的發展空間也將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