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妹 魏青
(河北省肅寧縣氣象局,河北 肅寧 062350)
隨著我國對農業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農業在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一些挑戰,如農業發展中的氣象災害問題,而防災減災是農民關心的問題。相關的研究顯示,一些農民防災減災意識不斷提升,但是還有一部分人持懷疑的態度。為此,應該采取措施改變這個問題。應該讓農民認識到在防災減災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工作是如何科學地應對突發的災害。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同時防災減災技術也不斷成熟,在一定程度上為農村的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了借鑒。隨著國家對農村發展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一些地區在實現脫貧的同時也開始重點建設氣象科技服務產品。
所謂氣象預警是指以地方氣象為農業根本,以數據信息采集為主要手段,進行自動化天氣預報工作。就我國目前的科技發展狀況而言,雖然在農業生產自動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農業發展受到天氣氣候的影響依舊明顯,擺脫不了農民“靠天吃飯”的現狀,農民預防災害的能力較弱。而氣象防災服務可以為提前預警近期內的天氣狀況,農民可根據新聞播報中的天氣情況,采取可行性應對措施,及時更改自己的耕作進度,并選擇一些適時的農作物進行種植。同時,伴隨著我國風云三號系列衛星的發射成功,各氣象衛星間的有效結合,使我國氣象預警效率提高的同時,更提高了預報信息的準確性。例如:農民可以借助氣象預警系統,提前預知雨季到來的具體時間,及時進行農作物排水措施,防止洪澇災害的發生。
在農業防災實際工作過程中,氣象部門仍存在著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服務內容過于單一等問題。區域氣象觀測站作為目前獲取氣象數據的主要途徑,我國已建立了相對完善的鄉鎮自動氣象觀測網,通過對實時數據的比對分析,使數據利用率最大化。利用觀測數據,分析潛在的氣象風險,改進農業的耕作模式,提前進行災害預警工作。各地方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結合現代化應用技術,建立更為完善的數據庫,以時間為基準,定期進行數據庫內數據的完善工作。將得到的信息和數據資料統一儲存到數據庫中,保證相關人員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數據查閱和使用。加大對農民的氣象分析指導工作,根據數據庫中的不同資料進行氣象災害模擬,增強農民的災害應對能力。從而切實保障農業災害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降低自然災害風險。
在農業的防災減災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降低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生產的影響,增加農作物產量,確保農民的收入水平。在現代化農業生產過程中,如何運用氣象服務,指導農業進行科學發展,成了氣象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不同農作物的生產環境,針對其對氣象的多元化要求,分析出適合當地的農作物品種,以及科學的種植方式。
例如:玉米作為我國部分地區的主要農作物,當外界環境溫度低于10攝氏度或高于25攝氏度時,不適合玉米生長;外界環境溫度超過10攝氏度且不高于25攝氏度時,可以開始進行種植工作;外界環境溫度在20-24攝氏度之間時,可以進行玉米的授粉工作。針對玉米的種植習性,在進行玉米種植的過程中,要利用氣象服務,了解當地的氣候條件,控制好溫度條件,選擇較為適合的時節進行耕作。
氣象預報能夠準確預測大型自然災害,在氣象災害應急系統實際使用的過程中,調動一切有效資源,結合現代化預測設備。通過當地政府的積極領導,以及各單位之間的相互配合,幫助農民解決突發狀況。切實結合當地的天氣狀況,及時對突發災害進行精準高效的應急響應,最大程度上抵御潛在的氣象災害風險,避免人民財產遭受重大損失。配備專業的氣象播報設備,同電視、互聯網等現代化科技,完善氣象災害播報系統,利用有效手段對各種資料進行具體分析。定期為有關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工作,使得氣象災害應急體系能夠為農業防災減災工作帶來更好的效果,降低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保障農業氣象災害應急系統的正常運行。
為了更好地發揮氣象預報為農業發展服務的作用,相關的氣象部門應該不斷提高氣象服務的質量,如保證氣象預報數據的準確性。同時,應該加強和農民之間的聯系。因為我國的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一些現代化的技術和設備不能在一些地區使用和推廣,為此,相關的工作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村地區氣象服務的宣傳力度。舉例而言,可以在農村地區借助廣播、電視等農民比較容易接受的形式進行氣象服務的宣傳,能夠及時將氣象信息傳遞給農民,為提高防災減災的質量奠定基礎。此外氣象預報服務還應該不斷提升針對性,對個別氣象嚴重的地區應該重點監測,及時向農民傳遞氣象信息情況。此外,還應該聘請專家和氣象部門進行合作,為農民講解氣象災害方面的知識,為提高氣象服務水平奠定基礎。
氣象災害預警系統是農業防災減災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防御災害的過程中,主要的目的是將氣象信息及時地傳遞給農民,不斷提高農民的預警能力。此外,為了提高農作物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應該研究一些農作物的生長習性,從而有針對性進行氣象預警體系的建設。相關的氣象服務工作人員應該理解自身工作的性質,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素質,為提高氣象服務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為了不斷提高應用水平,要重視結合區域氣象實際,有針對性制定更加完善的氣象服務體系,從而才能更好地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