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紅科中學,四川 木里 615800)
化學課,學生雖然初三才學,但是學生們對它并不陌生,因為它的一些內容在小學以科學課的形式出現在課堂上的。學生們很喜歡這部分知識,因為它的實踐性極強,需要動手做實驗,再觀察并得出結論。這對于愛動手,喜歡探究的初中生來說也是一樣的。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有時因為條件的限制,不可能每個實驗都做。這自然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化學中也有一些抽象的內容,不可能用現實的情境展示出來。在科技不斷進步發展的今天,我們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真實具體的情境給學生展示出來,有時甚至比親自做實驗還要好。那么,我們在化學教學中,要如何運用好多媒體呢?
有句話說得好“無目標的努力,有如在黑暗中遠征”,雖然多媒體有很多的優點,學生也很喜歡,但我們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不是為了讓學生高興,而是要達成我們的教學目的。所以,我們在運用多媒體之前,一定要明確多媒體使用的目的,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突出教學重點。根據課程標準,我們的每一章、每一節教學內容中,都有一個或幾個重點內容,其他內容都是圍繞重點內容展開的,這些重點內容正是教師必須傳授給學生,而且也是學生必須理解、掌握和運用的知識點,這里我們可以考慮應用教學媒體來突出教學重點。比如《堿金屬》的這一章,根據教學目標有20 多個知識點,有的知識點需達到理論知識的層次,有的知識點需達到理解應用的層次,而這些需要理解、應用的知識點正是本章的重點,我們可以制作一張投影片列舉出這些重點內容,著重講解或小結復習,加深記憶,加強理解,融會貫通。
(二)解決教學難點。使用教學媒體,可以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的難點,現代教學媒體豐富的再現力和表現力,打破了時空的限制,給我們解決教學難點提供了有力的幫助。比如,在教《原子、分子》時,學生對這些看不見,摸不到的物質無法想象,使教學活動不能順利進行,如何使學生理解原子是教學難點,如果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通過制作的教學軟件可以輕而易舉地展示其原子形態。
(三)啟發學生思考。教學中應用媒體時應與各種啟發方式相結合,如采用聯想啟發,激疑啟發,類比啟發等。例如,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觀看有關類似的生活實例,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實驗前與實驗后的物質不同了,其質量還相同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激發學生認真思考。然后,再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得出化學中的質量守恒定律。
明確了多媒體的使用目的,便于我們選擇好自己上課要用的材料,但是為了讓多媒體的運用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的效果,我們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就要努力學習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不斷增強電教意識,努力深入研究電教媒體的不同功能和特點,不斷提高使用現代教育媒體的能力,這樣才能發揮電化教學有效地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優勢。
(二)運用的時機。有的教師認為整堂課都運用多媒體可以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也更高效。其實并不是這樣的。相較于傳統的化學課堂,多媒體是有著生動直觀的優勢,但如果一整堂課都運用多媒體,學生的感官也會疲憊,反而不利于教學。我覺得運用多媒體要有度且要選好時機。
一堂課的開始,一般用于創設情境,提供學習表象或檢查學習,引入新課;課的中間一般用于:①當學習內容不能引起學生注意時;②當學生的思維缺乏憑借物,學習內容抽象而教師僅憑黑板、掛圖和一張嘴又難以講清楚時;③當學生學習感到困難,需要突破教學難點時;④而在課結束時,使用媒體一般進行知識的鞏固。
(三)媒體的選擇要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則。我們在選擇、設計媒體時,一定要本著“施蘭姆公式”即應根據媒體產生的功效與所付出的代價的比率大小來選擇。
(四)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媒體的特點組合教學,揚長避短,互為補充。例如電視錄像在表現活動的畫面有獨特的優勢,但它呈現時間太短,一閃而過,學生的認知過程難以展開,但如果將它與投影教學相結合,則既能表現活動的畫面,又能表現靜止放大的圖像,教學效果必然會好。
(五)現代教育媒體要與傳統媒體有機結合。我們不能一味地求新、求熱鬧,在課堂上只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化學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講解、板書和直觀教具的運用都是不可缺少的,我們要將現代教育媒體與之有機結合,使其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實現我們運用它的目的。
在化學教學中對媒體的選擇,要盡可能降低成本代價,提高媒體產生的功效。簡單地說,就是要選擇適用,效果好的媒體,應立足于盡可能打開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充分利用各種媒體,使學生通過媒體教學,更有效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