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特木里鎮中心校,四川 涼山 616350)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激勵性的教學情境,利用多種教學方法,營建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強烈求知欲的引領下,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學生就能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們在講授每一個新知識的初始階段,可以通過猜想、謎語、故事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多種形式,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快樂地進入學習數學的狀態,成為“樂之者”。在這種情況下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為導入新課做好知識上的準備。并且在學生思維活躍之下,課堂教學效果提升非常明顯。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闭n堂上,教師講得再好,教學環節設計得再恰當,如果沒有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那也只是教師的一廂情愿,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實現“讓不同的學生都得到發展。”前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而在兒童的心靈世界中特別強烈。”我們在教學時,不妨給學生多創造些這樣的機會,讓學生自己搜集周圍的信息,試著根據自己搜集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參與實踐、操作、討論、解答。讓學生在參與、探究的過程中產生數感、體驗情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學習“圓的周長計算”時,教師帶著繞著線的乒乓球進入教室,向學生提問:繞住乒乓球的線可以量出來,要使繞住乒乓球的線離球表面一米遠,此線需多長?進而又問:假設我們用繩子繞地球一圈,現在把這條繩子都距地球1 米遠,繩子長度增加多少?學生紛紛估計,有的說是一千米,有的說是一萬米,有的說是一百米,答案形形色色,這時教師說:大家說的都不對,增加的長度比10 米還短呢!在學生一雙雙驚異的眼光中,教師指出要是學習了圓周長的計算后,就可以很快算出結果。這樣可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上面實例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動口、動腦、自主的探索,發現了教師給予的答案和設想中相差很大,引起了新舊知識的沖突,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因此,教師若營造適宜的課堂氣氛,建立開放的課堂體系,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師生交流情境,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間,就能讓學生充分地自主探索,真正實現對新知的自我內化,達到探究型人才的培養目的。
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建立良好課堂的前提條件。師生關系融洽可以消除學生對教師的陌生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教師可以更加有效地組織和調動課堂。所以,教師要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疑點,觀察學生學習時的興趣、意志和情感,通過教學的巨大熱情來激發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教師應該語言親切,神態自然,情緒飽滿,課下,教師要注意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檢查學生的復習情況,耐心細致回答學生的疑問。教師以自己的激情影響學生,以自己的愛心感染學生,學生自然會信心十足,精神昂揚高漲,積極主動的配合課堂教學,與教師共同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教學方法是形成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與發揮,是教師創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一個教師在挑選各種具體情況下的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那么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得越姻熟、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當然也就越顯著。教有定則,但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在處理知識與技能的關系上,對重點、難點、關鍵性的知識,要精講多練,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廣開言路,使課堂氣氛既熱烈又嚴肅,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既掌握了知識,又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處理新舊知識上,要善于利用已學過的知識來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從而產生正遷移,同也要善于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復習舊知識,使新舊知識相互滲透,形成整體。另外,還要利用直觀教具或電化手段,來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運用,強化對所學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師心理狀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課堂氣氛,只要教師認識這一門課及所教的內容的意義,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英語教學和英語工作,才會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充滿熱情,教師在課堂中也不會受到自身的情緒影響。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應注意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這樣的教學才是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