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市第三中學,貴州 黔西南 562400)
隨著社會經濟和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逐漸凸顯出它的重要性?!鞍倌甏笥嫞逃秊楸尽?,教育是立國之本。而高中教育,更是教育事業的重中之重。語文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語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語文課程建設對學生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與運用,普通的“粉筆”+“黑板”的教學方式已經很難滿足現代的教學需求。教育不斷改革和教學需要的不斷改變,使高中語文教學方式在網絡信息技術下發生了變化,通過信息技術構建趣味無限的智慧課堂迫在眉睫。
隨著人們對素質教育認識的不斷提高,語文課程建設作為一種精神文化教育,逐漸被提上日程。受到傳統教育的固有思維影響,許多學生都對語文學習興致缺缺,長此以往,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會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以下幾點:
理論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的實踐能力不相適應?,F在,課堂知識單純的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單純的死記硬背。典型的就是在經典古文的教學中,有些教師要求做好筆記,加強記憶,在寫完實際詞匯的意義、用法和功能后,學生過兩天就忘記了,學生厭倦了文言文的學習,文言文能力沒有提高,以至于無法深入的掌握的其中蘊含的思想和文化。
知識的灌輸教育只重視教育效果,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許多師生在短時間內追求高分,提高成績。把文章中的關鍵詞、段落和文章應供學生閱讀。每次考試結束,許多老師都要求背誦正確答案。結果,學生的審美功能完全退化。沒有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寫作時語言枯燥,形狀單調,內容蒼白。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
語文課堂教學并沒有完全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好主體作用的學生是接受能力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他們可以提出新的想法。但教師卻誤以為自己引導得法,就跟著這些發揮得好的學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錯失了發揮的機會。這違反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的原則,限制了大多數學生的主體作用。
基于高中語文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隨著人們對教育認識的不斷提高,現代化教學的理念逐漸的深入人心,不少的課程已隨著社會發展需要而改變了。最突出的就是信息技術下的現代化教學有效的改變了教師“填鴨式”教學的問題。在此背景下,教師需要熟練的掌握和運用互聯網所帶來的資源和新興手段,更好的運用到語文教學之中,通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構建情趣無限的智慧課堂。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合理整合資源,做好教學設計。在開展線上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網絡上的教學資源非常多,教師應結合班情和學情認真備好課,對微課、習題、知識拓展、課后訓練等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篩選和整合。同時,備課過程中要針對教學環節進行科學有效的設計,要按照”布置自主學習任務--直播教學重難點--借助家校群、班級群批改、抽查、評價、作業”在線教學”三環節"要求,教師少講、精講,針對教學重點進行有效的點撥,減少不必要的教學環節和重復的教學設計,減少學生眼睛盯著屏幕的時間。
教師教學方法豐富,促進了教師的再學習。在互聯網+的信息時代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具有優秀的學科知識和教育技能,而且具有良好的信息技術知識。這種網絡教育是對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一種考驗和提高,它鼓勵教師勇于進取,積極學習,共同學習。同時,在查找過程中,教師通過網絡獲取了良好的教育資源,促進了教育水平的提高。
通過現代化教育學習之后,學生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在今后的學習中,學生也會和老師一起根據去網絡信息技術而學習得來的經驗加以討論、分析,為以后順利的教授與學習做出鋪墊,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部分,也可以結合經驗,讓學生的課堂更為有趣,學生才會更加投入于學習之中,而不是讓學習變的枯燥無味,難以理解的。學生也同樣會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等等項目的學習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擁有更廣泛、更全面的理解。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只是一小部分,通過信息技術增加了學生對學習的親近感,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主動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閱讀和寫作時,語文老師不應該局限于教材和課堂,要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挖掘相關學習內容,豐富學習素材,擴展學生視野,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他們在學習中所做的事情,并對語文學習產生更多的興趣,同時有利于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獨立性和創新性。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識是需要慢慢的積累出來的,高中的語文學習無處不在,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信息社會環境下,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情境,豐富教學內容,超越教材,打造愉悅的語文智慧課堂,實現學生高效的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