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偉
(貴州省有色金屬和核工業地質勘查局六總隊,貴州 黔東南 556000)
在社會和經濟發展過程中,礦產資源消耗速度不斷加快,許多進行廣泛的地質勘查,不斷挖掘地質結構蘊藏的礦產資源,有助于推動我國各領域可持續發展。我國經濟支柱型產業,主要以生產制造業為主,生產制造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較大,為推動我國各行業可持續發展,并且有效的保護生態環境,應提高礦產的勘查技術以及找礦技術,努力提升礦產的開采能力和效率。
如我國遂昌縣治嶺頭礦區金銀礦勘探過程中發現鉛鋅礦體,1號鉛鋅礦位于中礦段金銀礦中部20勘探線~24勘探線,鉛鋅礦體位于金銀礦體南側,平均距離約300m,由于鉛鋅礦體賦存于中礦段金銀礦主運輸巷420m之下,后期又進行了二次勘查礦床達到中型規模,且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1)提高地質礦產勘查及找礦技術的重要性。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礦產資源,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會消耗大量的礦產資源。
(2)礦產勘查及找礦技術的原則。①提前部署,統籌規劃。現階段我國地質勘查工作,通常分為兩種,一種為公益性,另一種為商業性。此外中央是礦產勘查的主體,與地方配合聯合勘查[1]。在勘查礦產所屬地區過程中,應充分詳細的掌握勘查區域的實際情況,包括地質結構、交通條件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勘查方案,做到提前部署、統籌規劃,力求最大程度完成指定區域的礦產開采工作。②遵循規律,合理布局。地質勘查工作主要以地質結構為主,地質結構不同礦產分布也不相同。我國礦產勘查部門應按照人口分布、基礎設施等遵循規律,合理安排開采工作,優化布局開采區域內的相關部門,保證礦產勘查和找礦工作順利的進行。③突出重點,擴展領域。我國重點領域的發展所學的礦產資源,應成為地質勘查以及找礦工作的重點,以地質條件、資源以及環境等重點,不斷擴展開采領域,從而獲得更多優質的礦產資源。④不斷創新,加強能力。深入挖掘礦產勘查以及找礦技術的創新潛力,使勘查和找礦技術具有創新能力,才能在面對復雜的礦產開采和找礦工作中,既能降低能源消耗,還能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1)缺乏對地質勘查設計了解。地質勘查設計人員一直沿用傳統的勘查設計,未能在勘查設計中融入創新技術和材料,導致傳統設計方法嚴重影響勘查和找礦效率。此外地質勘查設計未能結合實際情況,包括勘查人員的素質以及使用的設備,致使勘查和找礦技術停滯不前,無法獲得更多的礦產資源。
(2)人員標準意識差。地質工程需要具有標準意識的人員,但是在實際地質工程中,由于人員標準意識差,未能準確詳細的檢查相關文字、公式以及數據等,在制作圖表時,未能使用標準的名詞、術語以及計量單位,地質工程質量不斷下降。
(3)操作不規范。許多地質工程為降低成本,聘用缺乏專業能力的工作人員,導致勘查和找礦工作操作不規范等問題出現,尤其是出現嚴重的誤差,致使地質工程存在較高的安全隱患,一旦出現安全事故,對工作人員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
(1)地形及工程測量。地形以及工程測量工作,是提高地質勘查和找礦質量重要的前提。
根據我國標準,使用通用的坐標系統,以國家高程基準點為參考依據,對勘查礦區的范圍以及位置標注在設計中。
(2)地質填圖。使用地質填圖時,應將地質填圖作為勘查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選用不同的比例尺,保證使用的比例尺符合測量精度標注。以大比例尺地質填圖為例,在礦產勘查和設計中都會使用到大比例尺填圖,在大比例尺地質填圖中,會清晰詳細的展現礦區的勘查情況,并在關鍵位置標注要點布設標志。
(3)水文地質工作。在水文地質勘查中,需要對工程地質以及環境地質開展聯合勘查,使用不同比例尺按照規范要求,繪制出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以及環境地質圖形。通過專業高水平的水文地質工作,需要對水文地質中沿礦物理力學性質進行充分的測定,結合試樣結果制定合理的礦產勘查以及找礦方案,在方案內運用相關技術,提高礦產勘查以及找礦效率。
(4)探礦工程。進入到探礦工程,通常在小于3m的覆蓋層,采用探槽、淺坑等方式進行勘查,若覆蓋層超過3m,應使用淺井進行勘查。在對覆蓋層進行鉆探時,應保證鉆探技術符合工程標準,并且在礦芯、礦頂以及底板位置,設定3m~5m區域,在巖石標志層內,使用全孔巖芯勘查技術,同時保證采用的技術符合勘查或者設計標準。若將勘查范圍擴大至5m以外,在厚大礦體中進行礦產勘查和找礦,應在礦體進行鉆孔操作,保證頂角、方位角以及孔深符合勘查要求。在鉆孔勘查中,根據設計標準避免礦點垂直彈線距離偏離正常范圍,而且防止在勘查期間,更改已經制定的鉆頭內徑,使套管采樣質量滿足找礦要求。
(5)采樣。在礦產采樣工作中,按照采用標準,保證采樣工作的客觀性和真實性,不能進行選擇性采樣。若在采樣中遇到難以識別的礦產,采用分段采樣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資料基礎。在限定的區域內建立良好的資料基礎,通常借助大比例尺,制定詳盡的基礎資料,以便為后續的勘查和找礦工作提供便利的條件。在應用大比例尺找礦預測方法時,隨著勘查工作的深入,會在原有資料的基礎上,增加更多新的信息。
(2)建立礦床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建立礦床模式和找礦模型,應運用地質預測方法,在復雜的地形中,運用標志顯示不同的地質信息。工作人員在設定的模式和模型中,確定礦產勘查和找礦時間、環境以及配合使用的設備,以便提高勘查質量和效率。
綜上所述,提高地質礦產勘查以及找礦技術,一方面是避免在地質工程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以地形測量技術、地質填圖、水文地質以及探礦工程等技術為載體,深入礦區進行深入的調查,以調查情況為參考依據,結合采樣制定科學合理的開采方案,在方案中運用科學合理的開采技術,既要通過豐富的開采經驗,準確找到礦產所在位置,還要提高開采效率,針對開采中遇到的問題,實施有效的方法,促進礦產勘查以及找礦技術發展,為我國地質礦產工程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