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路明
(海陽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山東 海陽 265100)
農產品檢測體系,又稱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近年來,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為農產品市場的繁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農產品市場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問題。由于農產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做好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加強檢測體系發展,以及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做好農產品檢測工作尤為重要。
農產品檢測是一項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作,但農產品檢測體系的建設時間較短,檢測人員的專業性不強,導致農產品檢測人員不能順利地使用高新技術。農產品檢測機構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在短期內也無法取得較高的成效,使農產品檢測工作一再延誤。
我國農產品檢測機構減少,不能滿足我國大量農產品的檢測工作,農產品檢測機構在經濟發達地區分布較多,而在經濟不發達地區數量缺乏,不能保障農產品檢測體系的完整性,流入市場的農產品可能未經過產品檢測。一些不法分子趁機銷售不合格的農產品,政府也無法嚴格的制止這種行為,增加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
農產品主要依靠農民和合作社推向市場,由于農民自身文化的缺乏,相關政府開展的農產品檢測工作不到位,導致農民不重視農產品的安全問題。銷售農產品的商家也只追求產量,忽略對農產品質量的檢測,也不配合政府開展的工作,才會出現瘦肉精、注水肉等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食品,嚴重危害人民的利益。
在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熱點和焦點,但我國農產品檢測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隨著我國農業的發展,單一的農產品檢測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農產品檢測設施的更新速度較慢,沒有明確的創新計劃。我國更新農產品檢測設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并投入很多專業的技術人員,經過大量的測試,提高農產品檢測設施的質量。使檢測結果更具科學性。
目前我國正處于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時段,信息技術與其他行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能督促新的信息技術生成。在農產品的監管工作中,只有網絡監管才最能節省人力和物力。依托整個縣中心,建設農業檢測中心,并按照農業種類的分類和農業生產地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檢測網絡體系。
由于目前我國農產品檢測經驗較少,所以在機構的布局設計上還欠缺考慮。在一些農產品大國,農業發展較為重視,不少農產品監管部門目前并未重視檢測機構的布局,檢測效果良莠不齊。部分重要的農產品檢測機構較少,而不重要的農產品檢測機構特別多,不利于農業行業發展。我國應當優化機構的布局,出臺相關的規章制度,對農產品檢測機構提出嚴格的要求。
我國可以以社區為單位組織安全講座,向居民傳達未經安全檢測的農產品對人身體的危害,尤其是獨自居住的老人們,講座要向人們分享一些辨別有質量問題的農產品的特點,提高人們的生活經驗。我國還可以設置專門負責農產品檢測投訴的機構,鼓勵人們對不法分子進行舉報,維護農產品市場的安全性。
我國在對農產品檢測體系進行管理時,要嚴格按照法律對農產品市場進行監管,加大對農產品安全問題的處罰力度,避免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售賣未經安全檢測的農產品。我國要對農產品的生產線和銷售線進行全面的監管,對舉報不良行為的單位和個體實施獎勵機制,維護農產品市場的正常運行。
綜上所述,筆者以關于我國農產品檢測體系的建設與發展作為選題對農產品檢測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農產品檢測體系提出建設意見,促進農業的建設。通過本文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農產品檢測體系的建設與發展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農產品的安全將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命安全,我國要對農產品檢測工作的開展引起重視,積極的開展建設工作。我國要對農產品檢測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采取針對性的策略,使農產品檢測體系變得更加完整,為人們的生活和農業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