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波,陸 彪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成都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四川 成都 610072)
礦山開采會誘發地震,主要是因為地下開采過程中,原有應力平衡遭到破壞,在局部形成高應力集中區,在滿足誘發因數后,急劇釋放出來,從而引起的中、小地震。一般情況下多發生在板塊交接地帶,像我國江西地區由于其處于大陸斷裂帶邊緣,所以相較于其他地區來說,礦山開采會誘發地震的幾率會更高一些。由于地震屬于一種突發性的地質災害,所以即使有非常先進的現代化檢測設備也無法實現非常精確的預警。地震可以分為多個不同的等級,通常等級越高就具有越大的地表破壞力,如果地震發生地區為山區的話,在地震發生之后會很容易誘發其他一系列相關的水工環地質災害,常見的有泥石流和山體崩塌。
礦山開采引發的山體滑坡、崩塌以及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常見于一些地形比較崎嶇的山區,這主要是因為山區的礦山由于長時間受風沙雨水和氣候環境等多方面的侵蝕和影響,大大增加了泥石流、山體崩塌以及滑坡災害發生的可能性,特別是那些土質較為松散的地區,如果遇到降水量較為集中的月份,土壤在雨水的長時間浸泡過程中更加容易發生泥石流災害。坡面泥石流的特點是:①規模小但多點成群成帶出現;②一般在數百至數千平方千米區域出現;③斜坡上部松散堆積層逐漸飽水軟化,下部堅硬基巖表面隔水,二者接觸帶處形成軟弱帶;④同一地點可能出現崩塌—滑坡—泥石流快速轉化的“鏈式”反應現象;⑤單點損害小,群發區域總體危害大。
地面塌陷也是礦產開發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地質災害,誘發這種災害的主要原因是人們長期不合理的開采而導致的,由于長期不合理的礦產資源開采行為導致地質內部結構造到了嚴重的破壞,從而導致地面塌陷災害的發生,如果不及時采取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不但會讓礦產資源開采工作受限,甚至還會對生產工人或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
地裂縫通常情況下是由于兩方面原因到造成的,一方面是礦山的過度開采,形成大面積采空區,其破壞了巖石完整性或巖石應力發生改變。從而出現頂板變形或塌落的情形,導致地表裂縫。另一方面是地殼構造發生了位移,從而造成了地下水資源的嚴重浪費,最終導致地質裂縫和斷裂現象的發生,嚴重威脅著人類的正常生活。
一旦發生地震地質災害,不但會嚴重威脅礦山周邊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給社會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且還會給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想要將地震災害的破壞程度降至最低,我們需要嚴密監測地震頻發地區的地殼運動,尤其在斷裂與斷裂交匯地區,并加強區域地質構造背景及歷史地震分析。由于礦山誘發的地震,常常無法利用現有技術設備進行有效精準的預測。我們可以根據周邊動物的異常反應作出一定的判斷,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和應急準備工作,最大程度保證礦山周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礦山開采過程中,由于當地地形地勢復雜、開采不規范或過度開采等自然或人為因素,礦山泥石流、滑坡地質災害頻頻發生。想要將這些地質災害的破壞程度有效降低,就必須要加強日常監測和預警,并制定相應的防范和應急對策。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高科技術進行定期監測,并有計劃性地合理開采礦山資源,并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要求和規范約束開采行為。
同時還要做好開采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好地質災害高發區域的全面監管,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并在確定的安全范圍內設立醒目的警示標志。
在災害防治過程中,主要以監測和避讓為主,在制定防治措施之前,安排專業人員深入現場進行詳細勘查和測量,獲取地裂縫和建筑物之間的安全距離準確數值。如果地裂縫已經給建筑物造成了破壞,那么我們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對地基采取特殊的處理或者是拆除整棟建筑。
如果地裂縫災害程度比較輕微,那我們應該加強巡查和監測工作,一旦發現陷落痕跡應該立即做出相應的處理,減輕塌陷造成的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針對已經存在的地裂縫則進行回填和夯實處理,并做好防排水工作,避免災害的再次發生。
由于礦山在開采過程中隨意堆放礦渣、廢石,因雨水沖刷后滲入地下水,或不經處理將礦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直接排放在外界,經過滲濾作用后進入地下水系統中,造成地下水水質惡化或嚴重污染。在生活水源以地下水的地區,問題尤為突出。因在短時間內都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對此我們必須制定并加強防范措施,盡量保證當地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用水。并仔細分析和準確預測當地地下水狀況,劃分不同區域,根據該區域的地質狀況制定合理的開采方案,確保地下水系統的平衡性。
礦山建設工程也會引發一定的地質問題,而且此類問題往往存在較強的隱蔽性,不太容易被我們發現,也更加容易被忽視。這就要求工程施工單位在開始建設之前就應該安排專業人員深入現場對地質環境進行仔細探測和評估。
然后結合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等多方面情況,編制最為科學合理的工程項目施工方案,并提前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和治理方案,做到防治相結合,從問題的根源上進行有效的解決。
在環境地質治理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容就是平衡好自然環境和人類生產活動之間的關系,將人類生產活動給自然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影響作為主要的評判標準,礦山建設應做好工程開發和建設評估測算工作,結合存在的環境地質問題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同時還要加強執行過程的監督管理,確保治理效果。
總而言之,在礦山區域開展相應的水工環地質勘探工作,不僅能夠為礦產資源的有效開采奠定基礎,還能夠保證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的安全性。因此,礦山企業和相關勘查單位要對水工環地質的勘探工作加以重視,通過利用科學的勘探技術提高勘探工作效率和質量,進而保障礦產勘查工作的順利與安全。與此同時還應該加大礦山周邊宣傳力度,讓全民積極主動參與到礦產勘查中水工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當中,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