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彥芬
(山東省新泰市生態林業發展中心,山東 新泰 271200)
林業苗圃育苗技術是造林的關鍵技術,對于造林工作的效果有著直接影響。隨著林業領域的不斷發展,育苗技術也在不斷更新,這是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為了保證造林的質量,我們需要結合新時代的育苗需求,總結苗圃育苗的新技術,同時分析新技術的推廣措施,這一課題的探討有著重要的意義。
這項技術如其字面所述,是利用容器去育苗的技術手段。主要的技術應用原理是將基質放置在容器當中,利用容器內部環境促進基質的生長,為育苗創造條件。這項技術最主要的優勢是育苗成活率高、育苗周期短,能夠迅速見成效。放置在容器內的介質,一般情況下以楊木、松木等的碎屑為主,這些碎屑有助于維持苗圃的溫度恒定,幼苗自然能夠順利成長。此外幼苗在容器當中,一切生長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包括土壤、水分、溫度等,都是依照苗木成長的需求去布置的,為苗木提供了優渥的生長環境,自然能保證營養充足,提升成活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容器育苗技術對于容器內部環境的要求很高,包括內部溫度、營養液的濃度等,都要做好設置與監管。
在所有育苗技術當中,播種技術是最為基礎且常見的育苗技術。主要是指將種子播撒在苗床上,并且在覆土之后通過澆水、施肥等措施對進行培養。利用播種育苗技術進行育苗,苗木在本田的生育期能夠得到縮減,種子的用量更少,成熟更早,資源產量也更高。除此之外,苗木在生長狀態上更加穩定,根系更加發達,可塑性也更強。簡而言之,借助這項技術去培育苗木,能夠得到更理想的資源產出,因此這一育苗方法普遍用于滿足大批量快速培養的育苗需求[1]。
在傳統的育苗模式下,因育苗過程會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所以育苗的周期往往較長,流程更加復雜,而且無法保證幼苗的成活率。而嫁接育苗技術則是能夠有效解決傳統育苗模式問題的手段。其主要應用原理是指將植物的芽或是枝嫁接到磚木上培育樹冠。這項技術有利于縮短育苗的周期,同時保證苗木的成活率。嫁因此主要用于培養優良品種苗木。
分株育苗技術是一種能夠大幅縮減育苗時間、減少育苗成本的技術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植物的莖或是根作為幼苗進行育苗。這項技術的操作簡便,而且同樣能夠保證苗木的成活率及健康度。
扦插育苗的基本應用要求是要選擇水源充分且交通便利的苗圃地,同時選擇土層較厚的沙質土壤,這是這項技術應用的基本需求。這項技術的應用原理。是截取樹木的某段枝條或干莖作為育苗材料,扦插在基質或是土壤當中促進生根。育苗過程中,要注意不可在缺乏有機質的輕沙土或是粘重土壤土地上設立苗圃。
苗圃育苗是專業性的工作,而且隨著林業領域的不斷發展,苗圃育苗技術也在不斷更新,這是我國林業領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但對著技術發展也來越快,如果技術宣傳不到位,新的技術很難及時得到廣泛認知與認可。為了促進我國現代造林事業的發展,打造環境友好型社會,便要針對苗圃育苗新技術做好宣傳,這樣才能體現出新技術的優勢,確保新的技術得到廣泛普及。在融媒體環境下,相關部門要利用網絡、報紙、電視、廣播等多種媒介、利用微信、微博、官方網站等多個平臺,以及知識講座、專業知識競答等形式去強化種植戶對于苗圃育苗新技術的認識。最重要的是要與政府部門達成合作,借助政府的力量,借助權威的宣傳渠道從,才能讓種植戶對于新的技術更有認同感與信任感[2]。
苗圃育苗的新技術,在完成研究,正式投入市場之后,其實際的應用成果是必須要通過種植戶的實際應用才能得到驗證的。為了保證苗圃育苗新技術的優勢得到進一步體現,幫助種植戶擺脫對于新技術的質疑心理,首先應當落實新技術的試應用制度,即是對于新的苗圃育苗技術應當選出試驗區,針對參與試驗的種植戶,應當首先開展培訓,并且要嚴格約束種植戶,必須要依照技術規范去應用新技術,完成育苗過程,并且反饋技術應用信息。其次是要做好市場調查工作,要通過詳細的調查去了解新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以及種植戶對于新技術的要求。這不僅是當前技術應用總結的必要途徑,同時也是未來開發新技術的準備工作。
技術指導是確保新技術得到廣泛普及的必要工作,為保證園林苗圃育苗技術得到更廣泛的認可,確保更多種植戶掌握新技術的應用方法,技術指導至關重要。為此各地相關部門必須要做好技術指導規劃,確保技術指導工作落實到位,只要開發出新的技術,便應當第一時間開展培訓,即便是還未開始廣泛普及的技術,也要針對參與技術試應用的種植戶開展培訓,得到理想的應用反饋,便可以開展大規模的培訓[3]。
苗圃育苗技術的應用,是林業育苗工作的基本需求。特別是在新時期的林業發展趨勢下,對于苗圃育苗技術的研究愈發深入,對于新技術的應用以及推廣也要提起重視,這樣才能保證新技術的優勢真正得到體現,得到更理想的造林育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