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昇,張 祥
(江西省地礦資源勘查開發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30)
礦產資源的勘探與開發對我國的基礎建設和經濟發展有著特殊的作用,而地質資源勘查與找礦工作對礦產開發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礦產開發的質量與效率取決于精確的地質勘查,礦產儲量狀況如果探測不明,不僅會直接影響礦企的經濟收益,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地質資源的勘查也為進一步的找礦工作以及后續礦產資源的深度開發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對于提高礦產開發的效率,緩解礦產資源短缺問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就礦山地質勘查與找礦工作的重要意義、主要內容,以及面臨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對策進行簡要闡述,以供參考。
礦產不足會嚴重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當今世界形勢極不明朗的新形勢下,礦產資源的儲量探查和開發對國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戰略問題,整體資源狀況的正確評估,將為國家資源合理配置及開發提供決策性依據。所以說,礦山地質勘查與找礦工作不僅是礦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同時探礦與開采也是實現國家資源戰略的需要。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無論是工業生產所需,或是社會生活所需,抑或是科學研究所需,我國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都非常大。而且,我國的礦山分布不均,隨著采礦工作的持續,當前我國探礦工作基本上已經進入了第三次階段,地質情況越來越復雜,勘查和找礦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探礦與開采的深度也在逐漸增加。眾所周知,地質深度的加深意味著地質構造更加復雜化,這就對勘查技術水平、經驗以及勘查儀器設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國地質勘查也探礦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深度探礦和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探礦工作成為常態,對于滿足礦產資源的開采,實現資源戰略部署,建設資源階梯基地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礦山地質資源勘查與找礦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勘查與找礦工作中經常會面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隨機應對。礦山找礦的工作內容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在對當地區域內的礦山進行地質資源勘查活動時,需在原有礦山的基礎上,在范圍的廣度和礦山的深度上進行擴大和深入,通過多種勘查技術的應用積極勘查和開辟新的找礦區,充分探明當地礦山的實際儲量,為后續礦產的開采打好基礎;二是要提高勘查效率,基于找礦工作的特殊性,是一項理論與實踐與經驗高度結合的技術性極強的工作,光有理論是行不通,有理論沒有先進的儀器設備支撐也是難以開展的,而有理念有設備沒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也無法實現有效勘查。所以,要應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專業人才來充分提高礦產的勘查質量和勘查效率;三是加強尾礦與閉坑礦山的繼續勘查工作,雖然礦產資源開采到一定的程度,其儲量會隨著開采的持續而減少,但在未完全探明礦山實際儲量的前提下,閉坑礦山或是尾礦礦山仍然可能存在著一定儲量的礦產資源未被發現。所以,對于這一部分的地質勘查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在礦山閉坑或復墾之前,要對礦山的地質環境進行仔細而深入的檢查,做好對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和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工作,并按照規定的流程及程序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向上級部門的報備工作。如果是廢棄礦山,除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相應的勘查之外,還要對礦山的整體地質資源分布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四是做好礦山接替資源的勘查,我國礦產資源蘊藏豐富,同一地塊同一地質條件下,有時蘊藏著幾種不同的礦產資源,由于類別、儲量以及開采工藝等種種因素的影響,有關部門不可能安排同時開采。所以,接替礦產資源的開采也必須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的。地質勘查就是接替開采前的關鍵環節,關系到開采工作實施的有效性。此外,對接替礦產資源的勘查有利于提高礦山的實際利用率和使用年限,對于促進地方經濟建設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礦山地質資源基本與找礦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綜合技術應用較多的行業,理論、技術、實踐、經驗缺一不可。雖然我國的礦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地質資源勘查與找礦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有很大的完善和進步空間,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
眾所周知,地質資源勘查是一項專業性和綜合性都極強的應用學科,而一名高素質的地質資源勘查人員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和掌握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就能夠應對的,需要長時間的實地實踐,反復的經驗積累。現階段,地質資源勘查隊伍面臨著人才緊缺的問題,除了地質資源勘查專業人才培養過程的特殊性之外。還與地質資源勘查的環境有很多的關系,許多礦山都處在偏僻的山野之間,跨度大、工作艱苦、工作時間長、遠離市區與人群,極容易孤獨寂寞,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是巨大的考驗,許多年輕的地質勘查專業人才都無法適應并接受這樣嚴酷的環境,導致地質勘查行業的人員流動性相對較大,一般耐不住寂寞的年輕人是無法堅持的;而一些年長的從業者,由于進入行業較早,雖然適應能力比年輕人強,但在專業水平的提升上和知識的更新上都無法適應地質資源勘查現代化的需求,且年長的從業者由于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主動接受新技能的意愿有限,經驗有余而專業技能無法適應新時代地質資源勘查與找礦工作的要求,且部分從業人員安全意識較為淡薄,沒有經過嚴格的操作技能以及安全管理知識的培訓,在野外等特殊環境中的作業時間相對較長,再由于個體能力素質的差異,在從事勘探作業時可能出現安全事故風險,以及不規范不恰當的作業手法而導致風險,地質資源勘查人員專業素質的參差不齊影響了地質資源勘查的進步和發展。
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上升。而礦產的開采效率與供給無法很好的滿足市場需求,這就造成了非常嚴峻的供需矛盾。究其背后的原因,與地質勘查工作的滯后性不無關系,隨著老礦山的開采進入中后期階段,而可供開發的后備礦山基地嚴重不足,這就導致很多礦種資源沒法滿足市場需求。地質勘查工作滯后的原因除了地質勘查隊伍綜合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外,還與勘查技術、勘查過程管理、勘查前的規劃統籌工作,以及現代化的勘查設備的綜合應用有一定的關系。隨著我國礦產開發規模的不斷擴大,勘查技術與勘查設備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原有的地質資源勘查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階段高增長階段的需要,各種矛盾日益顯現,地質斟查的效率與水平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已經無法滿足礦產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無論時代如何更替,技術如何進步,操作的核心依然是人才,地質資源勘查專業人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礦山地質資源的勘查成果。所以,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尤其重要。人才的培養不僅僅體現在專業技能上,基于地質勘查的行業特殊性,還需對其心理素質、抗壓能力以及自我防護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培養。首先,要加強對現有人才進行專業技能的培養,由于地質資源勘查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眾所周知,礦產的形成需要時間的成全,這是一段非常漫長的過程。我國地域廣袤,各種各樣的地質特征都有,因幾千年來地質、地殼運動的變化,每個礦山形成的地質情況都各不相同,所以采用的地質勘查手段也各不相同。基于此特點,就需要地質勘探人員通過理念與經驗相結合,進行大量的勘探與判斷工作,在判斷和分析時不僅要結合歷史地殼運動的規律進行綜合分析,也要結合過往經驗進行大致判斷。唯有如此,才能準確把握礦產的具體位置、特征,為后期采取科學合理的手段礦產開發提供有效支撐。不同的地質勘查經驗都是寶貴的教學財富,通過將不同礦山的地質特征,以及勘查過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技術、設備工具等等,以文字的方式集結成冊,并形成數字化的文檔資料,一是可以提高勘查的效率,二是為新進人員留下可以參考的依據,對于提升勘查隊伍水平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三是加強對后備人才的培養,地質資源勘查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了加強引進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并鼓勵和獎勵在技術、管理、改革等方面創新創效,建議獻策的人員外,還可以與各大高校合作,以定向生培養的方式補充后備人才。
提升地質資源勘查能力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要進行科學的統籌布局,地質勘查找礦要有明確的規劃,對勘查范圍、目標、勘查手段、設備及人力資源的配置首先要做出科學而明確的規劃,不打無準備的仗;二是要明確重點,針對我國礦產分布不均,分布范圍廣的現實問題,要在現有勘查技術水平的基礎上,不斷拓寬研究領域,同多個層面和角度加大勘查技術的應用范圍;三是不斷完善當地礦山地質條件下的勘查方式,積極應用適合規定的具體比例尺,確保勘查采樣過程的科學合理性。
要實現良好的礦產開發效率,找礦是前提,唯有清楚的探明礦產資源清晰、具體的儲量位置,才有可能實現高產穩產。找礦不僅需要科學的技術手段,同時需要先進的探礦設備支撐,二者缺一不可,任何環節不達標便無法實現高質量的勘探,為后續的開采奠定基礎。所有,先進技術與設備的完美結合,才能精確的獲知高質量的地下信息。現階段,信息技術被應用在各行各業,地質資源勘查與找礦工作也是如此,通過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建立符合實際地質情況的數學模型,并研發出相應的勘探軟件,如:建立起礦山深部定位預測理論與方法進行綜合數據處理與分析,利用“深部定位預測”法,通過對地質深層資料的采集、分析、處理,極大的提高礦山深部勘探的準確性,為進一步的開采提供詳細而精確的數據支撐。
在經濟活動頻繁,礦產資源日益緊張的局面下,對礦山地質勘查與探礦技術加以研究是當前礦企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礦企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唯有進一步明確地質勘查與找礦的具體目的、內容、原則、程序,并針對在地質勘查與找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完善與改進。同時對技術理論進行創新,并加強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在復雜地質條件下,通過加強培訓力度提高地質勘查人員的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實現高效、高質量、安全的勘查模式。從而有效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為礦產資源的高產、穩產奠定基礎,更好的促進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