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和非藥物干預均被用于緩解老年人的疲勞,包括口服左旋肉堿和乙酰左旋肉堿、瑜伽、體育鍛煉、認知行為療法、肌肉間鎂注射、口服褪黑激素、素食飲食和皮質類固醇藥物治療等。本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非藥物治療對老年人疲勞的療效。
對60 歲及以上社區居住老人的研究進行了文獻檢索,納入使用非藥物干預疲勞的研究,并將其效果與對照組比較。初次檢索獲得了1842 篇文章,其中7 篇是隨機對照試驗,共有1093 名參與者。其中至少有1 項研究的治療方法包括正念冥想、行為生活方式方案干預、肌肉放松、藝術療法和瑜伽,2 項研究了太極,2 項研究了認知行為療法。
經過正念冥想、肌肉放松、瑜伽、太極和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的患者,其疲勞癥狀明顯改善。行為生活方式方案干預或寵物-昆蟲輔助療法對疲勞無影響。認知行為療法和太極對疲勞的緩解作用持續3 至12 個月,而瑜伽沒有長期的改善作用。亞組分析顯示,認知/心理干預在減輕疲勞方面優于軀體干預。
結論:本研究通過文獻綜述和meta 分析發現,非藥物干預特別是認知干預,能有效減輕患者主訴的疲勞癥狀。
(楊思琪、王繼先譯)
Ho L, et al.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Fatigue in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ge Aging. 2020, 49(3): 341-351.
中文翻譯 由 WHO 康復培訓與研究合作中心(武漢)組織
本期由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謝青教授 主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