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娟娟
(荊門市第二人民醫院,湖北 荊門 448000)
外科護理質量直接決定著外科患者的康復情況,對患者的醫療體驗和醫療滿意度有著較大影響。外科患者的病情復雜多變,護理過程中存在著較多風險,如果臨床護理效率降低,則會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也不利于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因此,對外科護理過程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問題十分緊迫,這有利于進一步保證外科患者的安全性并提高外科護理效率。
選取我院2012 年3 月-2012 年8 月所收治的100 例外科病患,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50 例,女為25 例,男為25 例,年齡在40-77 歲,平均年齡(53.83±3.26)歲;觀察組50 例,女25 例,男25 例,年齡在47-81 歲,平均年齡(60.53±4.26)歲。經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的一般資料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外科護理人員缺乏風險防范意識:由于外科護理工作涉及的護理內容較多,臨床護理人員在長期的工作之中,風險防范意識逐漸弱化,另一方面,由于外科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其臨床用藥品種多樣,藥物的更換次數頻繁,并且往往外科住院患者人數較多,這些都加重了外科護理人員的工作難度以及工作量,導致外科護理人員操作失誤率以及護理風險的增加。
2.外科護理操作缺乏規范性:由于部分外科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不端正,護理服務意識的缺乏,導致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間對于病情的實際情況以及治療方案掌握率達不到理想的水平,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出現的盲目就診和盲目治療現象與外科臨床護理人員沒有按照護理規范進行有關疾病和治療的健康教育直接相關,在實際的外科護理過程中,部分護士對于突發的緊急狀況不能及時的解決,表現的不知所措.另一方面,由于外科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缺乏,導致外科護理人員未能及時地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狀況,耽誤患者的治療,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出現外科護理人員與患者以及家屬之間的糾紛。
3.護士和患者溝通不足: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有必要與患者進行溝通,當患者病情有變化時,應該及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并做好解釋工作.在與患者家屬溝通時,應該注意溝通技巧,耐心細致地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以免產生誤解,使患者家屬失去對醫院的信任,懷疑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從而導致溝通不到位,引發糾紛。
4.病情分析及判斷有所欠缺:外科疾病因為具有發展快、病情較為兇險以及并發癥多的特點,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造成了很多經驗不足的護理人員手忙腳亂,這樣就難以清晰地判斷出患者具體的病情,因而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救治,最終為醫療糾紛的產生埋下隱患。
在對照組方面,主要利用了外科護理的日常方法.而在觀察組方面,采用的護理方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幾點:
1.有效衡量并識別風險: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焦慮、緊張、不安等一些不良的情緒.在護理工作開展前,對各類護理風險問題進行正確衡量,并為風險的發生提前做好預防,進而對各個護理細節進行及時處理,醫護人員須制定出基于個性化護理風險衡量的計量表,及時對病情進行觀察,掌握患者病情的變化。
2.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科室應該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為了應對新的形式,應改變傳統的排班模式,對不同時間段不同病房的工作量進行科學的安排,有效改善外科護理人員長時間處于高負荷、高強度工作環境的情況,客觀上也有利于護理人員提高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外科護理過程中護理風險問題的發生。
3.提高護理人員相關疾病知識認知度:首先在外科護理人員的挑選上需要經過層層選拔,盡量選取一些責任心強、對工作具有較高熱情且相關專業性較強的護理人員,并對所選取的護理人員進行定期的相關疾病知識培訓,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從而為外科臨床護理提供更優質的護理人員.
4.加強和患者的溝通和交流:外科臨床護理工作風險性高,復雜程度也高,所以護理人員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有必要告知患者和家屬具體的病情,保持他們的知情權。當進行高風險手術時,護理人員應將手術危險性通知患者和家屬,必須征得他們同意后再進行手術,這樣不僅對患者和家屬負責,也維護了自身的法律權利,避免了醫療糾紛的發生。
對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護理風險發生率進行分析,其中,觀察組患者發生感染0 例,溝通不良0 例,管道脫落0 例,突發意外2 例,由此計算可知,不良護理風險的發生率為1.25%。對照組患者發生感染1 例,溝通不良5 例,管道脫落2 例,摔倒2 例,由此計算可知不良護理的風險發生率為6.25%。綜上,觀察組患者的護理風險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護理風險的發生率,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針對外科護理過程中潛在的危險因素,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不斷識別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從而建立風險管理制度,以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觀念,充分調動護理積極性,對護理風險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實現個體化的風險管理措施,同時,在護理中為患者爭取家屬和社會關系的支持,鼓勵患者家屬在患者面前要保持良好心境,并協助患者解決家庭問題,有助于他們建立治療信心,緩解患者心理負擔,從而改善護患關系,有利于減少護理風險,改善患者預后情況,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