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qū)魏莊村學校,河北 保定 072150)
筆者認為,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地開展各種活動,以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下面筆者通過幾個精彩事例對如何結合活動進行作文教學做一分析。
那是一節(jié)體育課,體育老師出差了,學校叫我代課。我走到操場,學生已經(jīng)整整齊齊排好了隊。他們說,今天要舉行跳圈活動。體育委員很快地擺好了跳圈,全班學生排成兩隊。一場有趣而激烈的跳圈比賽就開始了。操場上,同學們跳著,笑著,快樂的笑聲在飛蕩。大家跳圈各有各的樣,有的輕巧,一躍而過;有的拖泥帶水,鉤動了圈,趔趄幾下,差點摔倒;有的故意來個高難度動作,在一聲聲尖叫后扮個鬼臉,收拾了一地贊嘆。我也興致勃勃,不時拿出手機,幫他們拍下精彩的瞬間。兩天后是周五,我按照慣例布置了寫周記的作業(yè)。學生們都盯著我,問我寫什么。當我說是自由作文題材不限時,他們卻一片嘩然,說沒事情可以寫。我突然想起了那節(jié)體育課,告訴他們,那節(jié)體育課中的跳圈比賽可以是選擇的一個題材。學生還是無法欣然接受,都說已經(jīng)忘記了。我靈機一動,把拍下的視頻放給他們看,并當了一回解說員。這一下他們興奮了,終于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寫的題材。于是,開開心心接受了。
學生有了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習作也不例外,學生如果有了習作的興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
一所學校,一個班級,開展活動的次數(shù)肯定都是比較多的。大型的,如跳蚤書市、廣播操比賽、朗誦比賽、運動會、籃球賽;小型的,如跳繩、拔河、觀看影片等。對于小學生來說,喜歡活動是他們的天性,每次參加活動,都興致勃勃的,相當投入。將活動與作文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作文,激活學生的習作興趣,解決無米之炊之困難,提高習作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這是一節(jié)作文課,要求是“寫一寫童年趣事。要把事情經(jīng)過寫清楚,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作文要求一提出,學生個個愁眉苦臉。問他們原因,都說沒有童年趣事。我犯難了。左思右想之下,我決定組織開展一次活動:帶一個雞蛋來學校,看看誰能把雞蛋保護好。我把這次活動命名為“護蛋行動”。活動開展了,一天,兩天,不斷有雞蛋因為各種原因破碎。每破碎一個雞蛋,我都不肯“善罷甘休”,不是跟著學生哈哈大笑,就是追查破碎原因。三天后,再開始寫作文,翻開草稿本,不用多說什么,學生稍作構思,就開始“沙沙沙”地寫起來……
皮亞杰說:“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活動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誘發(fā)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啟迪學生的想象和思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兒童愛玩的天性,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引導學生走出封閉的空間,投身到廣闊的大千世界中盡情地玩耍、嬉戲,玩出童心、玩出水平,在活動中積累豐富的習作素材。
小學作文多以命題作文為主,內(nèi)容一般都是學生所熟悉的,但即使這樣,很多時候學生還是覺得沒什么好寫。于是,我經(jīng)常選擇各種活動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參與體驗,在活動中引導觀察、加強指導,從而積累寫作素材。有了豐富的活動,也就有了豐富的習作素材;有了豐富的素材,學生就不會“一提筆就抓耳撓腮,筆桿似有千斤重”了。
活動是作文的前提,富有趣味性的活動,能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開展的活動求新求趣,如組織春游活動,我們不滿足于遠足踏春,還可以邀請部分家長,在春游的地點搭起帳篷,擺開烤架……在學生欣賞完春天的景色后,再積極參與燒烤活動;又如,組織拔河比賽,可以邀請一些教師參與,有了教師與同學的比拼,學生的勁頭更足了;再如,組織《西游記》知識搶答,分成幾個組,學著電視節(jié)目中的必答搶答與評委轉身,能讓學生樂翻天……各種各樣的活動,可以由教師組織,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玩。
學生能否積極參與活動是寫好作文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如果僅僅是極少數(shù)學生參與,那么其他學生只能是旁觀者,沒有得到應有的情感體驗,寫起作文來,自然還是一些空話,一些套話。所以教師設計活動,應注重活動的全體性、參與性、互動性,可以是活動中的“角色”不同,參與的感官不同,但活動不應該忽略任何一個學生,做到人人參與。
作文教學寓教育于活動之中,學生通過活動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但不宜在活動之前就“明確作文要求”。有了要求,學生就有了心理負擔,必定玩得不盡興,也就缺少了一定的真實體驗,作文還能寫得生動嗎?最簡便的一個方法,教師要“勤”一點,在學生活動的時候,把學生的活動拍成照片、視頻,在寫作文之前播放給學生看,教師在旁引導學生體味在活動中自己的心情,從別人的表情上揣摩別人的心情。
莊子《逍遙游》有云:“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得法課內(nèi),得益課外。”我們應該開展好課內(nèi)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用,通過有效的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