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潔
(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梁村學區,河北 邢臺 054300)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需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為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讓他們養成敢于質疑的好習慣,并進行問題的思考和探索。教師可以把課堂上的同學進行分組,然后小組內的同學互相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把問題加以總結然后派出一個代表上臺進行演講,這樣一來,課堂的氣氛就會活躍起來,學生會變得越來越活潑開朗,班級的學習氛圍也會變得更加濃厚。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而且每個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也是有所區別的,所以教師應當因材施教,不能對學生采取一概而論的要求和標準。對于那些優秀的學生,學習上的標準自然需要提高:對于那些落后的學生,教師應當給予及時的鼓勵,并且設置低一些的成績標準,幫助他們建立起自信心。在對于閱讀材料的理解上,不同的學生看法是不同的,教師不能把答案固定,而是應當盡力建立開放性的答案,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發散思維能力,進而培養自主閱讀能力。例如,在《烏鴉喝水》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除了教材中的喝水方法之外,你們還能夠為烏鴉想出別的喝水方法嗎?有一些閱讀材料是具有一定難度的,這時,教師應當為學生講解一些實用的閱讀技巧和靈活多變的做題方法,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強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
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教師基于學生的年齡特征,現有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則,并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相結合,來為學生構建出生動的教學情境,以此來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一起來分析討論閱讀教材內容。通過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能幫助學生獲得更豐富的閱讀情感體驗。如在《秋天的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法,學生不應在教室里受到約束,相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離開教室,到戶外觀察秋雨的樣子和顏色,聆聽秋雨的聲音,并比較秋雨后各種動植物的變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閱讀前先形成自己見解,這樣一來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也就可以有更多的情感體驗,并最終了解和掌握秋天的色彩豐富,提高閱讀能力。除此之外,創建一個真實的學習環境,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以此來為學生開創一個動態活躍的教學和學習環境,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閱讀熱情。例如,在《望廬山瀑布》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組織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與文本中相一致的畫面,使學生對文本的內容更感興趣。在創作的背景下,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的同時,也將進一步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參與閱讀活動。
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知識獲取量、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實踐應用能力。體驗式閱讀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的一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可在不同的情感體驗過程中,進行高效的自主探究式閱讀,既有助于學生自主閱讀學習意識的形成,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同時,體驗式閱讀還可以達到鞏固、內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與能力,使之能夠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自主閱讀能力、知識信息收集與應用能力。如在《灰雀》閱讀教學時,因文章詞匯量較多,且部分詞語的意思難懂,這也給學生的自主閱讀、分析與理解帶了較大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結合自身情感及生活經驗與情感進行體驗式閱讀。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結合自身對鳥類的情感來閱讀,也可以回顧自己在公園喂鴿子(或是其它小動物)時的心情等進行自主閱讀。這樣的情感引導式的體驗式自主閱讀,可以促使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與自身情感體驗相結合,這對提高學生對原文故事情節與人物情感的變化感知能力極具現實意義,才會真正加深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程度,最終達到培養、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文章解讀能力的目的。
單純地閱讀并不能長久地保持學生的自主閱讀動機。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打破單一閱讀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自主閱讀活動,豐富學生的閱讀生活,使學生保持閱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將自主閱讀延伸到課外、生活實踐中,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發展。自主閱讀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與能力來制定,比如,組織文學興趣小組、讀書競賽等,這些活動都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活動。
新課程改革,讓學生閱讀能力,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就目前的教學來說,很多教師還受于傳統思想的影響,沒有意識到閱讀能力培養,對于學生語言學習和整體發展的影響,沒有認識到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閱讀能力低下。因此,為了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起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并學會創新教學方式,使學生逐漸學會享受閱讀,并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真正地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