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
(江西省贛州市經開區三江鄉新紅小學,江西 贛州 34141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積極探索激勵性教育,發現激勵性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運用之中,教與學將是一片陽光明媚。激勵性教育是指:用激勵性語言、行動去觸動心靈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為主體,感化或促進提高。筆者通過實踐、反復調整、修正、最后總結出一下幾個方面。
指導學生如何預習新章節。預習是學習好小學數學的起點,首先通讀全文找出重點,用紅筆將重點畫出來,并將這些重點記在預習本上。其次,尋找疑點也是預習的精華,是經過反復思考,依然找不到解答的知識點,將這些疑點都寫在疑點本上,并用紅筆勾畫出,作為標記,上課要注意聽。再者,將預習到的知識和后面的練習題聯系起來,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鍛煉自己的動手與動腦、邏輯思維、判斷能力。最后,做一下預習反饋,將本、書合上分析這一章節講了什么,動腦中要有一個知識網絡,并和相應的習題做一下對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用鉛筆寫)
讓學生變被動接受和管理為主動參與、實行導向、導航、導演、引導、指導、輔導、領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領著知識走向學生。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而不是單純品嘗前人創造的成果。教學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啟發式、實物式、對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講述中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
提問的技巧對于激勵性教育來說,也是功不可沒。因為對于一個學困生,如果提問比較難或太容易,他們會覺得是在故意羞辱他。因此,提問的同時應掌握一個度。例如在學習《因數與倍數》時,首先問一個好學生,“一個數的因數有幾個?最小的因數是多少?最大的因數是多少?”再提問一個學困生:“一個數的倍數有幾個?最小的倍數是多少?”這兩個問題的難度是一樣的,但在優秀學生的引領與帶動下,學困生也得出了正確的答案。這時筆者及時鼓勵 “好!你真棒!今天咱們學習2 的倍數的特征,這節課的內容只要你好好聽,你一定能學會。最后課堂結束我要提問你幾個問題。你先記好了。”講完之后,再問他,“2 的倍數的特征是什么?”“個位上是0、2、4、6、8 的數。”至于每節課的規律的總結當然要留給了那些聽明白的同學。這樣先提問講后再回答的措施,調動了他的信心與積極性,以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與愛好。
無論在哪些方面,盡量去挖掘學生們身上的優點,鼓勵他們的信心,并給以贊許式的肯定。“優點單”就是一個很好的措施,使每個學生看到了老師與身邊同學的評價,自己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還有這么多本事沒有發揮出來,我也能行。其中同學們對一位學習特別差、紀律特別差的學生的意見至今記憶猶新。記得在學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后,他拿來粉刷圍墻的幾種方案,然后問:“哪一種方案省工?哪一種方案省料?哪一種方案省錢?哪一種最合適?”“你能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真好。現在我們共同分析一下,粉刷圍墻要有長遠打算,不能每一年都刷,這樣費工和費料,可以看幾年的效果。我相信你能把這幾種方案用的工和用的料分別計算出來。”正是這簡單的評價,贊許式的肯定使他的成績突飛猛進。
溝通向來是師生之間共同進步的催化劑。課上是導師,課下是朋友。這是師生共同的向往。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困難,(生活、學習、工作等)并且能盡到最大能力來幫助他;吸取他們提出的意見,并及時的改正,不斷的完善自己,也能使學生的心與自己的心更加貼近。此時,教師是學生自我發展的促進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擾的排出者。問卷調查,可以以學習與生活為主體,也可以以自己的特長為主體,及時的發現閃光點,并給予欣賞式的評價。
評語本來是班主任的特權,那么任課教師不時地在反饋內容或形式上(作業、試卷、問卷等),給出適當的評語,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平時的作業更是注意及時地給予一些客觀性評價。如:“聰明的你,為什么將作業寫得這么亂,我相信你一定能寫好,對嗎?”“好。有進步,再加把勁,加油!”在一位畢業學生的贈言中,這樣寫到“您的鼓勵、信任、支持是我成功的基礎。感謝之余,我們向您鄭重起誓:“今天,我們跨出校門,帶著老師贈與的永恒的向上進取的動力”可見,將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評語用到數學教學中會使數學更具特色。
培養了興趣,調動了積極性,活躍了氣氛,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在此情況下,給他們講一些偉人、科學家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困難的歷程,經歷了磨難,有所成績。暫時走在別人后面的人,只要有恒心,鼓起勁,邁大步,終究會后來居上的。鼓勵了他們,故事鞭策著他們,他們的心中有了方向,及時地舉起手與他們短時或長時相約“作業見成效、月考見真招、期末見效果、十年之后有成績——”“叭!”的一聲,時間就此定格,相互信任、相互承諾凝在了一雙雙求知的眼睛中。
總而言之,激勵性教育是一種心理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方面。在實施激勵教育的同時,時刻銘記著以師生的心理相容,心靈的相互接納為核心,時刻銘記著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再是“工頭”,不是領導,不是嚴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是導師、朋友、助手和楷模。本著這個原則,激勵性教育又上了一個新臺階。讓激勵性教育發揮出它的價值,使億萬人的心共同為祖國的明天而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