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貴鑫
(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會寧鎮中心學校,河北 邢臺 054000)
對于插圖的過分引用或不引用,導致了插圖的使用出現了一些失衡現象,帶了一些不好的影響。
(一)過分運用插圖。低年級的孩子認知能力普遍比較低,對于這一特點,很多老師采取主要講解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們感受課文,引導學生練習說話這一方法。首先,值得肯定的是,采用這些方法的老師確實是認識到了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可是,這樣的重圖輕文現象,很容易出現一節課下來,學生們只認識課文中的圖畫,而對課本中的文字不熟悉,整篇課文讀不通順。對課本文字不熟悉,學生就不能感悟課文的內容,更不能品味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語文"中的"文"的重要性得不到充分的體現。其次,過度使用插圖,會束縛學生的想象力。以古代詩詞來說,眾所周知,我們古代的詩詞,是要在文字中品味意境,很多詩詞都是文中有畫,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力,才能對詩詞做到最好的理解。過分運用插圖進行詩詞教學,會把學生困在這幅插圖中,很難從圖畫中走出,這對學習、對能力的培養都是不利的。
(二)不運用插圖。有些老師認為,對于語文來講,對課文的感悟、對文字的品味是最重要的,于是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圍繞著文字,不運用圖畫。事實上,這樣固執的重文輕圖思想,對學生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如講述《長城》(四年級上)這一課,有很多學生沒有去過長城,如果老師單就文章的語句進行講解分析,一節課下來,學生對長城的外觀還是不了解,那這節課又有什么意義呢?"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城墻外延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墻的頂上,每個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課本中針對這一段話有一副專門的插圖,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引導同學們圖文結合,那學生們很難形象地了解文中垛子等名詞的意思,很難感受到長城的雄偉,也就更領悟不到這篇文章的感情主旨——對古代勞動人民歌頌。
(三)建議。重圖輕文和重文輕圖的教學方法都是不利的,合理利用插圖,做到圖文結合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那么,插圖可以用在哪些時候呢?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導入課文。針對學生的特點,低年級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很喜歡奇特新穎的東西。我們可以從這一點入手,選擇以圖作導入,進入課文。
第二,突出重點。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很多插圖都是根據課文中的關鍵句子或段落給出的,老師可以在講到這些重難點事,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加深印象,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重點內容。
第三,小結全文。結束一篇課文的學習時,學生很容易覺得學過的東西漸漸抽象起來。這時,可以讓學生對照插圖,總結課文,回憶主旨,加深印象。
雖然插圖的運用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弊端,但是它的有利方面也不少。插圖的運用有助于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有助于觀察能力的提高。觀察是通過眼睛、鼻子、耳朵、舌頭、手等感覺器官去認識和了解事物。觀察是學生積累知識、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認識客觀事物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觀察能力。所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很重要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插圖對學生進行引導,如說明實物類插圖,例如《爬山虎的腳》(四年級上),文中就寫到了爬山虎遠看是什么樣子,近看是什么樣子,它的腳具體又長得什么樣子。課文中也給出了近看爬山虎和爬山虎的腳的細節圖,教師就可以結合課文和插圖引導學生對實物插圖進行觀察,讓學生們發現微小事物的有趣之處,從而提高觀察興趣,進一步促進觀察能力的提高。
(二)有助于審美能力的提高。先前已經說到了,隨著年齡和年級的增長,插圖的種類也漸漸增多,其中中西方文化藝術的精品,如水墨畫、油畫、書法等也以插圖的身份進入小學語文教材,其中不乏名家名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這些采取不同的方式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如可以將教材中的水墨畫同油畫比較,引導學生對這兩種畫進行欣賞,讓學生在討論中看出兩種畫的不同之處,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自己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審美能力。
(三)有助于語言能力的提高。低年級學生由于字詞積累不夠,大多語言表達能力不強,插圖可以作為學習的一個橋梁,連接智力并不成熟的小學生的認知與課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識。多說多練才能有效地提高言語表達能力,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運用插圖訓練學生看圖說話。老師可以根據插圖為學生創造言語表達的情境,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情境中的主人公,讓學生對語言表達產生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興趣中提高語言能力。
(四)有助于思維能力的提高。小學是學生的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的一個過渡期。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有些插圖并沒有把文章故事完全包含在內,甚至有些課文的選材本來就是留有懸念的。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并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想象。對于想象獨特的學生應該予以表揚,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進而取得思維能力的提高。
(五)有助于理解能力的提高。總體來講,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插圖在選擇上是和課文內容想匹配的,由此觀之,插圖也可以說是文章的第二語言。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會覺得文字過于枯燥,而對顏色鮮艷,畫面有趣的插圖感興趣。老師講課之前,可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讓學生先對課文內容產生興趣,自發地想要了解課文到底講了些什么。老師在講課過程中圖文結合,用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