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真
(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混合式教學是在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運用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把傳統教學和網絡授課學習的優勢相結合進行的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區別于一般的純粹“網絡教學”,它還是以學校傳統教學為基礎,和學校傳統教育相互促進,輔助學校教育提升教學發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結合目前藝術設計學院學生對混合式教學在設計基礎課程中的實踐運用情況來看,有以下幾個典型現狀。
混合式教學在各大藝術設計學院的基礎課程教學中應用頻繁,但是設計基礎課程的網絡資源依然有待提高。學校配套運用的網絡課件單一、陳舊,很難與當下的設計基礎課程的內容保持一致。其次,藝術設計基礎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會要求學生查閱大量有效的相關學習圖片資源,但是據學生實際查找情況反映,跟專業相關的網站,其儲備的設計素材資源免費使用的非常匱乏,而相關教育部門也沒有跟進的配套管理。
從混合式教學課堂的反映情況來看,很多班級學生存在積極性參差不齊的問題,有些學生習慣了傳統的面對面教學方式,一旦離開傳統課堂,他們不太適應。還有些學生在網絡學習的過程中缺乏主動的學習性,學習自主性不高,而藝術設計基礎課程很多教學環節是需要學生主動查找資料和獨自思考設計的,這樣的狀態務必影響學習進度和對專業成績的提高。
混合式教學模式常常需要借助電子信息技術運用,是一種新型的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所以對于有些缺乏電子信息技術實際操作的老師就有些吃力了,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很多教學環節與信息技術的操作運用頻繁,所以就需要學校相關教育管理部門對教師進行專業的混合式教學的培訓和輔導,讓有豐富混合式教學經驗的老師進行傳授經驗和心得。
目前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還是在傳統教學評價體系的基礎上進行的簡單調整,這對于混合式教學的反饋情況、教學教案設定、教學環節的銜接、以及學生成績的最后評定等都會帶來一系列影響,所以健全和完善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至關重要。
混合式教學中的“混合”不是把各種信息要素簡單疊加或拼湊,而是在上課前就必須提前做完整嚴謹的教學大綱,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甄別和選擇,并制定靈活、合理的評定標準體系,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與時俱進的修改和完善。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更多網絡工具逐漸成為混合式教學的運用形式,成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習交流的平臺。之前有電子郵件、qq、微信等工具,疫情期間增加了騰訊會議、QQ 會議等視頻討論會,這些升級后的交流工具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時空互動,讓大家在不同的空間可以實時地進行教學上的溝通解答。相比傳統教學的面對面授課,這類網路會議形式的教學既具有傳統教學模式的一些優點,又有在短時間內獲得豐富的專業信息資源,增強了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
在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混合式教學中,授課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不同階段需要,有針對性地觀察、引導、監督和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況,重點培養學生的積極自主學習性和創造性。同時,授課老師制定教學計劃時,可以有意識地、組織、安排學生愉快地投入到自主學習中,比如建議采用分組式討論、共同考察設計制作作品等群體式的相互協作模式。并適當增加一些跟課程相關的設計興趣制作小組,讓混合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性。
首先,發揮藝術設計院校的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集體力量協作共同完成。其次,授課教師提前給學生提供跟課程相關的專業網絡資源,并教會學生如何更好地查找和學習網上資源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學會自主擴展資源的學習范圍,增強他們的知識儲備。最后,在現有的網絡的學習資源采用嚴謹專業的精神進行改進、補充和修訂,完善需要提升的各項課程資料內容。
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在遵循傳統教學評價體系的專業性、合理性、科學性等教學原則基礎上,增加了信息網絡化環境下的靈活性原則,使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面需廣、深、專。同時,依據實際課程教學的相關情況予以調整完善,可以適當增加電子截屏信息、網上定時測評、隨機抽查等多種靈活的評價方式。完善這些評價體系,采用靈活、豐富的評價方式,和混合式教學管理相配套。
總之,混合式教學在藝術設計基礎課程中的應用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和經驗,在學習資源、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和提升。讓高質量的學習資源交互共享,擴展了學生的專業知識視野,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和創新性,也促進教師教學相長,讓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改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