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肖凡
(海南師范大學,海南 ???571127)
具有目的性和交際性。通過對漢語言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還可以使自己的語言更加凝練、動人,在日常溝通中能夠更好地使別人明白自己的意思,增加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效率。語言作為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在人類日常交際溝通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樣一個意思,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述方式,在不同的交際場合中傳遞不同的情感和意義。
獨特的審美特性。作為一種流傳數千年的文字,漢語言具有其獨特的魅力。同一個字可以做名詞,可以做動詞,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可以做形容詞,這便是漢語言的博大精深所在。漢語是一種高度抽象的語言,它并不像法語英語那樣準確,漢語言具有高度概括的特性。正是這種高度概括的抽象性,將-一個個原始意象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使語言更活潑更生動,使人們的思維更加開闊,因此漢語言文學具備。
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也就是借物抒情。在比較文學中,意象的名詞解釋是:所謂“意象”簡單說來,可以說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意境是評價文學作品是否具有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的重要標準,好的文學作品往往會通過描寫各種意象來塑造一種意境,通過這種意境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自己文學作品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可以說意象是文學作品的靈魂,一個好的文學作品必須是建立在各種意象之上的,沒有意境營造的文學作品是缺乏生動性和靈性的。
漢語是一種高度概括的抽象語言,正是這種高度的抽象化使得漢語在表達意象中比其他語言更具優勢。可以通過一兩個詞語的描述營造出一種意象,這種意象并不是固定的,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的經歷和思維方式的不同,而在自己腦海中塑造出一個完全不同的意境。作者在進行文學作品的塑造時,自己的一字一句都會細細斟酌,可以說。正是作者對每一個字的反復推敲,造就了文學作品中的意象。這些意象雖然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會塑造出不同的意境,但是卻能夠表達出相同的意義,那便是作者想傳遞的思想。通過這樣一種意象的描寫和意境的塑造,往往會讓作者與讀者產生感情的共鳴,文學的魅力就在于此,讓人深入其中,感同身受。
意境美,是屬于文學藝術上的審美內容一般所指的意境是指三個方面:情景交融、聲情并茂、虛實相生,它與意象不同,它指作品上呈現的那種雄渾、健慨、自然、華麗等。就是把自己的人融入了美麗的景色當作形成的和諧的意境美,也就成了藝術品,只能說那藝術。品美,而美的不是照片里的那個人。意境一方面作為作者傳達自己感情和思想的載體,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更加傳神。另一方面,意境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技巧具有別樣的審美特性。意境是讀者通過對作品中一些意境的理解和再加工而產生的一種聯想和解讀,是一種由客觀的事物而引發的自己主觀上的一種再創作。但這種意境他也不是完全憑空而產生的,它是依賴于作者所描寫的客觀的景,客觀的物與主觀思想相互交融產生的,它是一種對于現實的升華,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境界,藝術的創作正是依賴于這樣一種境界而產生的,它對于指導人們的藝術追求有不可替代的啟蒙作用。
語言頑強生命力的流傳發展就在于人們的創新發展與實際應用,缺乏實踐運用的語言是沒有生命力的處于靜止狀態,也就失去了語言自身的本質意義。漢語語境的營造最基本的要求是其作者具備扎實的語言文學素養,從字詞句的積累,遣詞造句的琢磨,到水到渠成的良好表達,這種文學素養的形成有賴于日積月累的訓練,同時這一過程也是養成良好語言素養的必經過程。以形容風景的優美為例,會說風景秀麗,也可以說是風景旖旎,但是如果用風景艷麗或是風光旖旎這樣的表達方式,難免沒有第一種呈現出的表達效果要好。首先讀的效果不好,其次因用詞不當造成的感覺差異與表達差異是相當不同的,因此最終在讀者腦海種形成的意境差異更是差之千里。在文學作品中美好恰當的語言表達讀之不禁讓人心生美好,反之則缺乏美感甚至抹殺了想象的空間。
中國方塊字中簡單的橫平豎直構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漢字,偉大作者們在文學作品中營造的五彩斑斕意境又將我國壯美山河化為無窮繁華躍然紙上,至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漢語言文學意境之美。文學意境美的營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作者日積月累的素材積累以及生活點滴中的體驗感悟,以及文學功底的扎實訓練基礎上形成的。熱愛生活感悟生活中蘊含的酸甜苦辣,親近自然吸收天地間大氣精華。杜甫要是沒有憂國憂民的愛國意識,怎么會寫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體現出其自身崇高的愿望。要是沒有游覽壯美山河的體驗,怎么會寫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體現出其自身博大胸襟的詩句。所以從自然生活中提取素材,積累養分,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與其結合升華,創作出的優秀的文學作品。
在漢語言學習精神財富正在弱化的今天,作為漢語言專業講師,應盡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的人了解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文化精髓所在。強化學生對漢語言及其意境的運用能力,使學生能夠體會到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