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光瓊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特補鄉中心小學校,四川 普格 615300)
對于少數民族學生而言,語文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漢語是當今中國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彝族學生從小生活在彝族文化的環境中,對于漢民族文化缺乏一定的了解,更缺乏一定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在漢語學習中最初就處于不利地位。學習運用母語并且接受另一種語言學習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為此,農村民族小學語文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心理特點,采取趣味化教學方式,構建農村民族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因“趣”高效,因“趣”精彩。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要認識常用字1600 至1800 個。”基于新課標對于小學識字教學提出的新要求,農村民族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提升漢字教學質量,在趣味化情境中開展小學識字教學任務。小學生天生充滿了活力、想象力與好奇心,他們很容易對于一件事產生興趣,但是這種興趣也很容易消散。為此,教師應從小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開展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游戲化教學,營造趣味性強的識字課堂教學情境。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取游戲化教學方式,此方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知識講解吸收以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針對很多學生因為不理解漢字意義而記不住漢字的讀音及書寫方式的現象,教師可以為學生編趣味兒歌與順口溜,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提升識字效率。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實際進行一些漢字小游戲。最后,教師可以引進多媒體教學技術吸引學生興趣,可以制作課程PPT 或GDF 動畫將學生快去帶去漢字學習情境中,也可以為學生播放漢字發展演變視頻或教學視頻,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對于漢語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在農村民族小學語文課堂上占據重要地位。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開辟閱讀課堂,推動讀寫結合,發揮少數民族地區“雙語化”閱讀寫作特色,利用農村民族小學生比較熟悉的“母語”進行輔助教學,通過趣味化教學方式達到“悅”讀環境,發揮“雙語”閱讀寫作教學的積極作用。
傳統民族小學語文課堂多為教師授課、學生被動接受的機械化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影響下的教學氛圍較為壓抑,不利于吸引學生興趣,為此需要教師依托生動有趣的繪本“悅讀”來形成學生對于漢語學習的初興趣。相比于傳統課本,漢語繪本不僅相對直觀立體,有一條主線貫穿全本,而且多用圖片代替文字,包含生動有趣的人物對話和漢語故事。其中色彩鮮艷、制作精美的圖片對于迎合學生心理特點,吸引學生注意力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對于一開始接觸繪本閱讀的小學生,教師聲情并茂的為學生講解繪本中的圖片代表的含義和講述的內容,給學生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打造立體生動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對于漢語學習產生初興趣,減少抗拒心理。其次,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應注重讓其通過自己閱讀繪本想象文中所述環境與內容,在想象的過程中用筆記錄下自己通過看圖片幻想出的漢語小故事,并積極與同學分享,由此做到讀寫結合。最后,教師要懂得依托繪本打造多方面漢語小活動或小游戲,例如鼓勵學生分角色扮演繪本中的人物或其他形象,自編自演繪本中的情景,提升學生的興趣與漢語表達能力。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教師要為其選擇適合其心理特點與學習情況的繪本,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繪本“悅讀”教學,真正發揮繪本資源在農村民族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多元化教學指的是將教師依據教學內容、教學情境和教學對象的不同特點,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包括課堂教學與生活教學。語文學習源于生活,也要歸于生活,農村民族小學語文教師開展語文教學也應注重課上課下相結合,開展多元教學,打造多元活動,在實際生活中營造雙語化氛圍,于潛移默化中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與本民族語雙向能力。一方面,生活化情境的創造可以與語文知識的教學前面結合起來,例如,教師可以借助日常生活的實物進行漢字識字教學。以漢字中的"象形字"教學為例。很多象形字的創造都與生活中的具體事件或具體事物的形狀有關,例如“休”這個字,從構字結構上來看,就是一個人靠在一棵樹旁邊,也就是在休息。另一方面,學校與教師要注重多樣化語文活動尤其是雙語化活動的開展。首先要加強宣傳力度,可以在學校設置雙語文化墻與雙語廣播站,使學生切實感受漢語彝語獨具特色的魅力,進而對兩種語言都產生興趣與認同感。其次,可以在班級內部或者學校范圍內舉行詩歌朗誦活動或漢字書寫大賽,采取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語文生活化教學。最后,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以邀請漢語專業人才與學生進行交流,切實在言語交際中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話理解能力與信息接受轉換能力,真正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形成與時代相契合的語文核心素養與能力,提升競爭力。
面對時代浪潮下少數民族學生接受、學習并掌握漢語基本語法知識與使用技巧的大勢所趨,農村民族小學語文教師應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立足于當地的實際教學環境與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借鑒他人先進教學經驗并在具體實踐中加以檢驗,利用趣味性教學方式打造小學語文趣味化高效課堂,提升學生漢語彝語雙語認同感與歸屬感以及未來競爭力,鞏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依靠文化理解促進民族認同與民族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