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貴州省赫章縣野馬川鎮初級中學,貴州 畢節 553208)
講道德、懂法治是我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完善的道德與法治教育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道德素養與法治知識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體現。一個具有良好道德修養和法律素質的人,更容易受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也更容易在社會立足。自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國家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越發重視,新課改將道德與法治課程納入了初中階段的課程教學,要求學校和教師有效落實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不僅能增強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個人修養,更能培養對社會、對國家的高度責任感。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的叛逆期,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巨大變化,渴望獨立,追求自我,想要脫離父母和學校的管束,情緒波動大,內心敏感而脆弱,易受周圍環境的刺激。由于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容易被情緒左右,再加上道德意識和法律知識比較薄弱,往往沖動行事,不計后果,做出讓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近年來,初中生違法犯罪的事件頻頻發生,引起了學校、家長和社會的持續關注。這不僅對他人造成了傷害、影響了社會的正常秩序,也毀了自己的大好前途,給家庭帶來了負擔。所以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說,尤其需要加強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也需要學校老師和家長的耐心引導,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但在目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教學觀念和思想的局限性,存在著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忽視學生主體地位、課堂互動性差等問題,導致實際教學效果與預期相差甚遠。因此,教師有必要在教學中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增強初中生道德與法律意識,培養合格公民。
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變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首先,要考慮到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尋找合適的教學切入點。可以借助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引入教學內容,吸引他們的興趣。其次,要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參與課堂互動,調動課堂氛圍。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懂得尊重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觀點,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法治意識。最后,在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的同時,鼓勵學生遇到問題時要主動找教師交流探討,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道德與法治不是一個虛無的概念,它就存在于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的教學內容也不應該脫離生活實際,泛泛而談,而要學會與時俱進,積極從生活中挖掘教學素材,讓學生在生活中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學習法治知識。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立足生活實際,善于結合時事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在課堂探究中接受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師要注意關注和收集近期的熱點事件,選取適當的熱點來展開話題討論,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并與老師和同學分享,引導學生既要學會保護自己,又要遵守道德與法律。同時,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道德與法治節目,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仔細思考,并認真傾聽專家對案件的講解,學習其中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教師也要學會以事說法、以案普法,引導學生敬畏法律、遵守法律。
在現代教學理念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也應該如此。不僅要讓學生學習道德與法律知識,更要引導學生利用知識來解決問題,展示學習成果。如今,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也為學生發揮主體地位提供了條件。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挑選一個道德與法治方面的典型案例,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具體操作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由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然后讓每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展開話題討論與探究,并將討論結果收集整理,做成課件。課件內容必須包含案例涉及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小組成員的觀點和看法、從事件中受到的啟發等,最后由小組推薦的主講人代表小組發表觀點,在多媒體上進行展示和講解,教師要在講解完畢后給予適當點評,對認真完成任務的小組提出表揚,鼓勵全班同學向優秀小組學習。這種分組學習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小組任務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讓學生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學習知識要用來指導實踐,也要通過實踐來更深層次地領悟所學知識。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更應該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于生活實踐,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來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覺悟。
比如,可以帶領學生參加各種公益活動,以志愿者的身份幫助他人、貢獻社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活動中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陪老人說話談心;去學校所在社區義務勞動,保持社區的清潔衛生;在人行道旁當勸導員,提醒行人遵守交通規則,維持正常的交通秩序。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教學結束后給學生布置實踐任務。
為了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加強師生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立足生活實際,結合時事開展課堂探究,更要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同時要通過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來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