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正村鎮于坊小學,河北 保定 072550)
如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呢?我在數學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
每節課的開始各不相同,數學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在新課開始時不要急于講新知,而應巧妙設計,既能引入課題,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處于興奮狀態,以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
例如,在教學《9 加幾》時,我首先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一天,數字寶寶們去郊游,在路上時,數字3 興高采烈地說:“一年級的小朋友最討厭9 了,因為9 很大,用9 去加幾都很難算,而用我去加4 加6 都很好算,大家都喜歡我。”數字9 一聽很傷心,自己沒有得到小朋友們的喜歡。這時10 走過來對它說:“別傷心,我來幫助你。”接下來我問學生:“你們想知道10 怎樣幫助數字9 嗎?那就和老師一起走進今天的數學課堂吧,相信你們的收獲一定很大。”由此,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渴望和老師一起去探究新知。
又如,在教學《9 的乘法口訣》這節課時,講課前我問學生:“《西游記》中唐僧師徒經歷了多少磨難?”學生聽到《西游記》,立刻有了勁頭,爭著喊:“九九八十一難!”“對,這就是9 的乘法口訣,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唐僧師徒經歷了那么多的磨難,都沒有灰心,如果我們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也要有這種頑強的精神。”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還能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鼓勵學生在學習中迎難而上。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相信學生,大膽放手,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不能高高在上,應全身心地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合作和交流,共建有利于個性發展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有效地獲取新知識和能力。
例如,在教學《5 的乘法口訣》這一課時,由于學生剛剛接觸乘法口訣,我沒有直接講述口訣,而是由課件出示主題圖:兩摞碗,每摞5 個;三捆衣掛,每捆5 個;四排牛奶,每排5 個;五盒福娃寵物,每盒5 個。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依次列出加法算式,并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在計算時,學生感覺到乘法口訣的重要性,于是我引導學生編寫5 的乘法口訣。首先,通過課件出示手指圖,讓學生觀察,然后讓學生對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通過小組討論,學生投身于集體合作學習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從而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安靜坐在教室里的學生不等于進入了主動學習的狀態,只有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的教學才能成功。當今的師生關系再也不是老師高高在上,師生關系應是輕松活潑、和諧愉快的。
數學源于生活,與生活密不可分,數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數學抽象難懂了,而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了。
例如,人民幣的相關知識對于經常有零花錢的學生并不是難點,因為他們經常自己買一些學習文具等,但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接觸錢的機會較少,所以學習《人民幣的認識》這節課時有難度。我充分利用數學書后面的圖,讓學生把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剪下來作為學具,反復認熟每一張的面值。我又在講臺上用學生帶的物品創建了一個小小的“商店”,安排學生帶著自己的“錢”來買東西,這個活動進行了兩節課,下課了學生的興趣絲毫沒有減少。通過這一設計,不僅使平時不太花錢的學生對人民幣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讓那些有零花錢的學生在付錢時更準確了。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也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見,一個精彩的導入,可以激起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欲。導入的方法很多,比如:制造懸念、問題法、講故事、猜謎游戲、引起爭議、運用電教手段、從他們熟悉的生活入手,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等等。比如:筆者在講授《分數的認識》時,就借鑒了一位特級教師的做法:先和學生們玩了一個猜數學謎語的游戲:考試成績(分數),再見了媽媽(分母),再見了兒子(分子),七上八下(7/8)。簡單的四個謎語不但與本節課的知識緊密地聯系起來,而且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學生需要表揚和鼓勵,一句鼓勵的話能讓學生付出更多的努力,獲得更大的進步。班級的很多學生都有這樣一個特點:老師批評我了,我就一句話也不說了;但若是被表揚了,就會表現得更好,更加努力。我也就這一問題和其他老師交流過,他們也有同感:當學生聽到的批評多了,就不愛回答問題了,課堂就會變得死氣沉沉;相反,如果經常鼓勵學生,他們就會更加認真地思考問題,并與老師積極進行互動,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了,學習效果自然也更好了。
總之,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巧妙導入新課,創設適當的情境;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努力使抽象的知識生活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