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雪
(邢臺市南和區賈宋鎮中心學校,河北 邢臺 05440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有了語感才會有流暢的表達,才會有好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意義重大。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重視教學中的朗讀指導尤為必要。
備課的過程中,根據朗讀的要求,要求做到有明確的目的。教學內容不同,其朗讀的目的也就各異。比如“看圖學詞學句”課文,朗讀教學的目的是讀準字音,認識和理解詞句;“看圖學文”課文,朗讀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意境,領悟情感,啟發學生想象,認識句子和段落;“閱讀課文類”課文部分的朗讀教學目的則是加深對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品味句、段、篇的表達情感,從而受到思想熏陶。備課時朗讀教學目的明確,教學中才有針對性,才有恰當的方法,才能收得實效。根據朗讀教學目的要求,考慮好是由教師范讀,還是由學生試讀;是師生合作讀,還是全班分角色讀;是以讀代講,還是講讀結合;哪里先講后讀,哪里先讀后評,再讀再悟;哪里領讀、哪里齊讀、哪里分角色讀、哪里速讀、哪里唱讀、哪里吟誦讀;哪里采用“漲潮式”讀法,哪里采用“退潮式”讀法等。
教學中講求朗讀實效,不搞形式主義。朗讀教學應從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出發,按目的和計劃進行。如果是教師范讀的課文、段落、句子或詞語,教師就必須按課前準備的,并發揮其最佳朗讀效果,朗讀給學生聽,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并模仿老師的語氣、語調去讀。若是學生興趣正濃時,還可以反復范讀,讓學生學到朗讀的技巧。
朗讀后的評價,在小學朗讀中尤為重要,它關系著學生朗讀興趣的培養,朗讀水平的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初讀、再讀、反復讀、齊讀、個別讀、合作讀、分角色讀、花式讀,讀后都注重及時評價、點撥。對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地方,師生都給予肯定,說說為什么這樣讀,從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談完感悟后再讀、再評、再悟,實現有效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師生共同指出讀得不對、不好的地方,說明原因并給予示范。對讀錯的字音,讀錯的詞和句子,加以糾正并領讀。如果是朗讀比賽,則每次評出朗讀之星和進步者,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又推動了朗讀教學的開展。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首先要從提升教師自身的朗讀素養開始。作為師者,語文教師本身就應該熱愛朗讀,重視朗讀教學工作,認真探尋朗讀教學的方法技巧和意義,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優秀朗讀者。課堂上多花點時間,多想點辦法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朗讀。筆者聽了那么多的語文課,發現課堂上老師們雖然也很重視朗讀,但是卻很少有教師去給學生范讀,甚至有的老師一味地要求學生這個字讀得重一些,那個詞讀得輕一些;這里讀得慢一些,那里讀得快一些……學生怎么讀都讀不出味道。其實這個時候,只需老師范讀一下,師生就可進入朗讀的美妙境界。可老師偏偏不給學生范讀。
語文教師備課中備“朗讀”應該是:拿到一篇課文,首先是備朗讀,至少讀三四遍。散文要讀出意境,詩歌要讀出韻味,童話寓言要讀出情趣,說明文要讀得“明白”,課文中的人物要讀活,不論什么課文都要讀出標點符號等等。總之,要讀出語感來。只有課文朗讀得聲情并茂了,才好走進課堂,因為這樣才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從老師的朗讀里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
1.巧用范讀指導朗讀
優秀的教師范讀會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印象。教師輕如和風、重如洪鐘、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范讀,是學生評價老師教學水平的一個感性依據。學生折服教師的范讀,可以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之情,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所謂“親其師,信其道”,這樣更易于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同時,學生還可以從教師的范讀中受到熏陶和啟發,潛移默化地學會一些朗讀方法和技巧。教師的范讀,不僅有生動、形象、富有啟發性的有聲語言,還有目光、姿態、表情、動作等無聲的體態語言。研究表明:大量的信息需要憑借面部和肢體動作這類體態語言來傳遞。教師在范讀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學生,從而使學生和老師一起對朗讀內容產生共鳴,這種感染作用是播放錄音無法代替的。
2.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創設朗讀情境,引起學生朗讀興趣,培養語感,獲得“美”的體驗,這是提高朗讀指導實效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創設朗讀情境的方法越來越多,比如:教師以生動的語言講述創設情境,以圖片、影像創設情境,以音樂烘托情境,以分角色朗讀創設情境,以課本劇創設情境等。
3.科學合理地選擇朗讀形式
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當需要借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采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節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教師需要采用各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其中范讀指導必不可少。由于小學生的模仿性強,所以教師適時的范讀是朗讀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師的范讀以情感人,使學生如臨其境,產生共鳴,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激情。當然,不能讓學生機械地模仿教師的語調,要讓學生學會從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體會出發,使學生在真正感受文章內涵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活動,那樣讀出的感情才自然、真切。表演讀是低段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朗讀方式。在理解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加深了學生對朗讀內容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