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曼曼
(河北省霸州市第四小學,河北 霸州 065700)
新課的課程標準已經實施很長的一段時間了,而現實的數學教學中對作業的處理,還有兩種偏見,應當引起我們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
(一)是對作業訓練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受一味減輕學生課作負擔的影響,認為學生的數學作業可有可無,甚至不布置課外作業。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都忽視適當的作業訓練,作業量嚴重不足,結果老師和學生雙方都輕松,這種觀點與“溫故知新”、“學而時習之”等認知規律不相符合,更談不上對新知識和新技能的鞏固和發展。
(二)是加大作業訓練,認為優生是練出來的。一味追求,“練練練,考考考”,不顧學生實際,不管作業質量的優劣,讓學生處理題海之中,忙于應付作業,學生成了做題的機器,增加了學生許多不必要的負擔,練習題、習題的訓練效率低下,這種觀點嚴重違背了學生的意愿,占用了學生的許多有效時間,背離了人的全面發展規律,嚴重摧殘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與素質教育相距甚遠。這是應試教育的突出表現。
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批改數學作業是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從數學作業批改的情況可知,許多教師都采用全批全改,這樣的做法至少有以下問題:
(一)教師把過多的時間花在作業批改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做了許多無用功。因為數學課幾乎天天有,學生天天都要做作業,所以教師就得天天改作業。試設想如果一位教師任教兩個班的數學課,每班按60 人計算,(其實在農村鄉鎮初中遠不止這個學額)每天要批改120 本作業,如果平均每本作業兩分鐘,教師花在作業批改上的時間就要用四個多小時,若是幾何作業,花的時間就更長,還不算平時的小測驗,單元檢測,期中檢測和期末檢測。同時,教師還要完成研究教材、編寫課時教學計劃、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和承擔其他一些兼管工作,教師的體力和精力能承受得了嗎?
(二)作業“全批全改”讓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狀態,是壓在學生頭上的“緊箍咒”。學生不得不天天忙于按時完成數學作業,不管作業書寫是否工整,格式是否規范,結果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正確,應付了事。而每當把教師花費心血批改的作業本發給他們之后,不要說自糾自查,有的學生甚至連哪里錯了和哪里對了也難得理會。
(三)全批全改讓教師和學生不能獲得作業的真實信息。我們知道,學生完成數學作業是為了鞏固課堂的知識和能力,教師改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作業的處理過程是教學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沉重的作業負擔,讓學生為了應付教師“批改”而馬虎從事,甚至不管其他同學作業的對錯而抄襲了事。教師也因為時間緊而粗枝大葉,勾畫了,批改符號讓學生不知所云。這樣老師不能從作業中獲得真實的反饋信息,學生從老師粗糙批改的作業中,也不能準確領會出作業的對與錯。
不難看出,數學作業的全批全改,占去了教師的很多有效時間,教師很辛苦,既束縛了教師的手腳,又束縛了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行為,因此改變數學作業的批改方法應當受到數學教師的重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當堂集中統一批改,即是一些簡單的作業當堂完成,先讓學生互相交流,然后師生統一討論答案。
(二)學習小組批改。把全班學生適當分成八至十個小組,教師只提供答案,學生在小組批改中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然后老師收集學生作業中的典型范例和錯誤信息。
(三)教師抽查部分學生的數學作業,當面批改。教師對全班學生好中差學生作業進行隨機抽查,個別特殊學生還可當面指出做得好的方面和不足的地方。
(四)對作業批改中的信息進行及時交流,由課代表和小組長匯報交流,對作業中的典型錯題進行錯誤原因分析。對作業中的新穎巧妙、思路簡捷、一題多解的典型范例由教師或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對一個單元或一個章節之后的作業進行正反兩方面的總結,達到消除錯誤、開闊眼界、掌握方法的目的。
綜上所述,師生應當從沉重的數學作業中解放出來。一方面,要知道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必不可少,因為這既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又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窗口。教師要在作業設計上下功夫,做到教師精講,學生精練;學生嚴肅認真地完成作業,教師仔細耐心地批改作業,批改作業的方式要多樣化。另一方面,教師要在作業上嚴格要求學生,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數學素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只有師生共同配合,教學和諧,才能切實達到做作業和批改作業的目的,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把師生的教學活動融為一個整體。讓我們行動起來,切實貫徹和落實好素質教育,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讓教師和學生成為數學教學活動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