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菡菡
(山東交通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7)
新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級作為高校的基本組成形態,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班級是大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載體。”[1]因此,提高高校班級建設質量,全面推進班級建設是高校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班級制度是結合各班實際情況、體現班級特色的管理制度,科學全面的班級制度在班級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有的班級制度缺乏民主性和創新性,班級事務過分依賴輔導員或上級部門的文件要求;有的班級制度沒有形成完善的成文,無法約束班級成員;有的班級制度形同虛設,不能很好地貫徹和執行。
班級目標是班集體發展的方向和動力,一個班集體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標,才能使班級成員在認識和行動上保持一致,從而推動班集體的發展。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班級只是配合完成學校或院系的工作任務,僅立足于解決班級中存在的淺層次問題和具體事務[2],并沒有明確班級建設目標,更沒有形成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干部是班集體的核心,一個得力的班集體核心,它是維護和推動班級工作的有力助手。但是,目前高校班級干部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干部思想功力,目的性強,缺少服務意識;有的學生干部能力不足,既不能處理好班級事務,也不能在學習方面發揮帶頭的作用;有的學生干部缺乏創新精神和團結意識。
班級活動是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加強班集體建設的重要載體。但是,目前高校開展的班級活動并沒有滿足學生的需求,也沒有做到豐富多彩,很多活動只是流于形式,缺少吸引力、影響力,學生參與性、積極性都不高,導致部分學生覺得大學生生活沒有意義,找不到樂趣,終日沉溺于網絡游戲。
“無規矩不成方圓”,班級里的規矩就是班級制度,班級制度主要包括班級民主制度、班級公開制度、班級量化獎懲制度、班級互動制度、班級管理制度等。班級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科學、合理、高效,既能調節班級成員的關系,也能成為成員的日常行為規范,明確權利和義務,從而使班級工作有章可依。通過廣泛征求意見,讓班級成員積極參與到班級制度制定中,同時要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主要問題以及未來愿景,制定落實比較合理的規章制度并且貫徹執行,保障班級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班集體發展目標是班集體發展的方向和動力,只要具有共同的目標,班級成員才會在認識上和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加強班級的向心力,才能推動班級的發展。確定班集體發展目標要實事求是、全面多樣、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可以分為近期、中期、遠期三種。班集體實現目標的過程,也是班級成員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過程。
班級文化是班級內部師生共同創造并經過長期積淀形成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綜合,是班級成員共同擁有的信仰、價值和行動取向的集中體現,代表著班級的形象和精神面貌。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發展的動力和內涵,也是一個班級的靈魂,具有隱形教育功能,能夠凝聚、鼓舞、同化班級成員。班級文化分為硬文化和軟文化,硬文化是指物質文化,主要指班級環境,包括注重教室衛生、布置擺設、板報設計等。軟文化則是一個班級的精神體現,包括班訓、班旗、班歌、班徽等具有班級特色的標志。要共同打造班級文化,展現良好的班級風貌,促進班級的發展。
優秀的班干部決定著一個班級的生命力,所以建立一支核心隊伍是促進班級發展的重要工作。前期通過談心談話、重點考察、側面打聽、查詢檔案等方法,選拔出一只思想覺悟高、業務能力強、群眾基礎好、學習成績優異的班干部隊伍,同時加強學生干部的培養,不斷增強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促進他們個人的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使他們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另外,還要建立完善的班干部考核機制,優勝劣汰和獎懲分明,不斷提高他們的服務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榜樣的作用,促進班級的發展。
豐富的班級活動是班級成員互動交流、增進感情、增強班級認同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班級建設的重要抓手。應該充分調動班級成員參與的積極性,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根據各班的特點打造“一班一品”品牌特色活動,利用各種節日熱點,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增強班級成員的儀式感、自豪感,提高自我認同感,陶冶班級成員的情操,加深對班級的信任感和認同感,從而促進班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