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敬安
(河北省邢臺市新河縣實驗中學,河北 邢臺 055650)
由于初中歷史一直不是主科,越來越多的學生乃至家長忽略其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歷史教師們要不斷嘗試各類方法,讓學生重視歷史學科,同時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此,希望以下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濃厚的興趣,給予教師們一些幫助和參考。
相對于枯燥乏味的時代日期、事件人物,相信學生更愿意聽故事,而所有歷史事件又都寄托在背景故事之下。初中歷史主要分為古代史、近現代史、世界史三大部分。不管是遠古時代還是東漢末年抑或“中華民國”等,其中都蘊含不計其數的精彩故事和背景。提到遠古時代,腦海中立馬出現山頂洞人的影子,但是相對于山頂洞人演變成如今人類,相信大家更想知道他們是怎樣生活、求偶、競爭的。自然而然,學生的關注點就被吸引了。說到三國,相信不止是有哪幾個國家、朝代。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是怎樣智斗周瑜的?智勇雙全的趙云是怎樣單騎救阿斗的?一代梟雄曹操是如何得三分天下的?等等,無數英雄故事、人物趣事正是吸引人的關鍵。隨著社會現代化,越來越多的歷史故事被拍成電視劇、電影,寫成書籍,課堂之余,何不嘗試推薦學生觀看或者細細鑒賞呢?觀看之余還能發散思維,帶動全班學生一起討論其中奧妙,這不正是學習之道嗎?
相對于其他學科的教師,歷史學科的教師總是給人古板、嚴厲、枯燥的印象,讓學生產生畏懼感和距離感。合格的教師擁有極高的文化素養和專業職業態度固然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素。這可以使你受到學生的尊敬,在教學上輕而易舉,甚至成為學生依賴的百科全書。但是僅僅擁有這些卻遠遠不夠,如何成為班級中的一員,與學生融為一體顯得至關重要。正所謂愛屋及烏,如果學生喜歡這個老師,自然而然,歷史這門學科就成為興趣學科了。那怎樣才能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呢?需要教師們多細心觀察每一位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與他們相處溝通,了解和關注他們的世界及興趣愛好,與他們打成一片。當然,光有親和力是不夠的,該嚴厲的時候必須嚴厲,這就需要老師合理拿捏。
對于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講,注意力往往極度容易不集中,同樣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而初中歷史書本中蘊藏無數小插圖、武器、建筑、器皿等,不僅是某個年代的見證或者結晶,還是學生從未見過的新奇事物。這樣,通過教師對它們的講解,學生不僅掌握知識,還提起興趣往后聽。倘若能借助資料,在原有知識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更多不知道的歷史事件,相信這堂課不僅備受關注,還能讓學生難以忘記,甚至引發課后聯想與求知。同樣聯想法可用在一個事件或者書本插畫的聯系上,從學過的知識中尋找與新知識的聯系點,例如:新航路開辟,提到這個,可以聯想鄭和下西洋,這樣兩個知識點就能有所對比,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充分感受書本帶來的魅力,是提高學生興趣的關鍵。
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尤其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這是他們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形成的時候,另外他們的身體雖一步步發育,卻只是青少年,因此神經和想法極其敏感,更需要得到師長們的認可。但是,往往在大多數家長眼中,他們只是小孩子,所以或多或少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倘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能夠深刻意識到這一點,從他們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必定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欲望,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在課堂上多表揚學生,激發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可用小獎勵形式,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課余時間內,多贊美他們的進步,表揚他們的課堂良好表現,提高他們對歷史的濃厚興趣。若有學生犯錯了,不要一味當眾指責、批評,盡可能地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私下耐心教導溝通即可。相信每個學生都會對經常表揚自己的老師感興趣,自然會對這門科目感興趣。
在我國,大多數中學的教育方式都是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日復一日,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在國外,所有課堂都是自由的,學生和老師暢所欲言,隨意交流觀點,使得整個課堂生動有趣,還能挖掘學生內心對知識的渴望。這是國內較國外欠缺的。所以,課堂互動氛圍尤其重要,特別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探討,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討論。為了讓課堂顯得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采用多種方法。例如教學三國時期,老師可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三個陣營,進行辯論或者比拼。還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分析歷史事件等。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知識,不失為一種提高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好方法。
這個時期的學生的求知渴望極其強烈,特別對于自己不知道的事件尤為明顯。而本身學習新知識就是不斷質疑最終得以解疑的過程。若這個時候老師將一些有趣味的疑問擺在學生面前,必定會引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提高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比如:蔡倫對中國造紙技術有巨大貢獻,又稱為蔡倫改進造紙術,那大家知道有哪一種動物的糞便是可以用來造紙的嗎?相信這樣的問題一出,必定會引起學生強烈的反響,同時讓學生記住蔡倫這位偉大的發明家。這樣的方法相信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中歷史教學方法目前還存在極大不足,也許是深受傳統中國文化的熏陶,歷史教師們潛移默化地歸于傳統化;也許是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忽略歷史的重要性等,導致學生失去對歷史學科的興趣。相信從教學入手,從興趣出發,未嘗不是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方法,希望上述方法能給今后初中歷史教學帶來幫助。而對教學方法的探討仍有更多人在持續進行中,對初中歷史教學興趣的研究仍需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