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龍
(內蒙古集寧一中,內蒙古 集寧 012000)
新課程理念下的歷史課程改革將歷史教育功能的核心價值,定位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將歷史知識的傳遞與情感、態度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增加情感的投入,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中實現情感目標,使學生形成生命的積極情感。
人類的誕生與生存過程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歷程,不僅要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還要克服其自身發展過程中帶來的一系列變化與不測。在講高三《遠古社會和傳說時代》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從遠古人類在缺衣少食、沒有醫療、沒有生命保障的艱難環境中生存、進化、繁衍和延續著一代又一代生命的史實,讓學生感知人類的進化來之不易,體驗生命的頑強與珍貴,喚起學生對生命的尊重與呵護。在奴隸社會,奴隸制度是異常殘酷的,奴隸主的暴虐和殘酷同樣使人類的生存顯得異常的艱辛,如推行“人牲”和“人殉”,紂王的嚴酷刑法以及炮烙之刑,古羅馬的角斗士。這些血淋淋的歷史事實具有極強的震撼力,如果歷史教師運用得當,將直接引發學生去還原或聯想“人牲”“人殉”“炮烙之刑”“人獸搏斗”等歷史場景,所發現的就是奴隸社會的統治者對生命的殘害和褻瀆,進而能感悟歷史的進步,增強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情感。
重大的歷史事件對人類的發展和進步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其發生和發展中蘊涵著豐富的生命教育的資源。人是歷史事件的中心和主角,人的主觀能動性對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束等產生直接的影響。正是無數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與發展,促進和推動了社會的改造、變化和進步,生命的意義也由此得到了彰顯和實現。如林則徐不顧個人安危毅然領導了虎門銷煙,捍衛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生命的意義在禁煙的斗爭中得到彰顯。再如新航路開辟,航海家們歷盡艱難險阻,找到了通往亞洲、非洲和美洲的海上通道,使整個世界逐步連為一個整體,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真正的世界歷史也由此開始,航海家們的生命意義得到了實現。此外,南京臨時政府頒布和推行的法令和措施具有捍衛資產階級人權的意義,使中國人的生命狀況有了改善,中國人的生命多了一些生存的意義。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中,有深刻的歷史傷痛及教訓,尤其是戰爭所帶來的災害、苦難,總會讓人們久久難忘。歷史上已經發生了無數次戰爭,尤其是在20 世紀的一百年里,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戰火波及了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失無法計算,數千萬人被奪去生命。戰爭所造成的傷痛是巨大的,侵略戰爭所造成的燒殺搶掠更是讓人永志不忘的。用活生生的事實充當公正的歷史教員,讓學生懂得生命的脆弱與渺小,進而更加敬畏生命。如講授“南京大屠殺”這一教學片段時,筆者通過創設情境,從聽覺、視覺等不同感官刺激學生,使學生了解日本侵華戰爭的血腥性和殘酷性,尤其是南京大屠殺的滅絕人性,從而產生心靈上的震撼,激勵學生牢記國恥,樹立反對戰爭、爭取和平的信念,同時,體會生命的脆弱和珍貴,懂得敬畏生命。
社會的進步與繁榮離不開生命的奮斗和付出。在歷史的每一次進步中都凝結著大量的人民群眾和杰出人物的心血與汗水,他們為推動社會的前進,頂著黎明前的黑暗,用鮮血喚醒民眾的覺悟,用生命去改寫歷史的篇章,讓有限的生命煥發出無限的光彩,讓生命充滿無窮的魅力。在教學中,類似的素材還很多,如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使百萬農奴獲得新生,走上社會主義康莊大道,這是劃時代的重大事件;“文化大革命”結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決定,這具有劃時代的深遠影響,使中國的發展駛入了快車道,中國人的生命質量明顯提高;美國獨立戰爭在華盛頓領導下,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于贏得國家和民族的獨立,為美國的發展開出了一條新的道路,美利堅民族點燃了新的生命之光。可以說,無數生命為社會繁榮和歷史前進既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又煥發了無限的光彩。
在以信息為基礎的新技術革命推動下,國際間的經濟合作更加密切,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代世界發展的兩大主題。經濟全球化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機遇,同時又使全球的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經濟主權正面臨空前的壓力和挑戰,也給一些國家的社會穩定、地區和平帶來威脅。人口的增長過快和人類對資源無休止的掠奪,破壞了全球經濟的生態平衡,造成淡水資源短缺、全球氣候變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問題,它們關系到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人類社會發展觀念從注重速度和數量轉向注意效益和質量,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既滿足當代人的各種需求,又要保護生態環境,要求人與人、人與自然都應和諧相處,不對后代人的生存與發展構成危害。通過教學,讓學生懂得人的生命寶貴,只有珍惜生命,釋放生命的力量,處理好人世間的各種矛盾,世界才能和諧,社會才能穩定,經濟才能發展,人們才能幸福生活。
家鄉是國家的一個縮影,鄉土歷史是重要的歷史課程資源,在鄉土歷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也有積極的意義。在講中國近代現代史(下冊)《現代社會生活的新變化》這一課時,筆者布置學生課前進行社會調查,了解和整理家鄉變化的有關素材,以反映國家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然后在課堂中進行交流和討論。在交流和討論中,所用材料出自學生,所有發言也出自學生,這能較好地起到學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的確能使學生從家鄉的巨變來理解、支持國家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的大政方針,同時達到了滲透生命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