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遼源 136200)
大數據已經是當今社會各個行業發展的關鍵,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更應該抓住大數據時代發展契機,改善圖書館服務水平。高校圖書館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發揮大數據優勢作用,全面提升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在為用戶提供準確信息資源服務的同時,也滿足了用戶對圖書館的個性化發展需求。
在大數據時代環境下,高校師生讀者對圖書館信息資源等服務都有了新的要求,為高校圖書館的優化發展帶來一定挑戰。
第一,對數據時效性的要求。由于網絡信息數量龐大,且時效性強,若不及時對數據進行利用,則會造成資源浪費。高校在進行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中,需要充分利用數據挖掘、分析技術,對各種不完整、隨機的信息進行匯總和有效整理,進而為用戶提供更精準的信息內容。第二,對數據全面性的要求。當代高校師生的生活、思維方式都受到大數據環境的影響發生著變化,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一同組成新一代經濟生態系統。高校圖書館的數據信息資源非常廣闊,若用戶缺乏先進的技術能力,那么就很難發揮大數據更全面性的作用,無法及時分析和利用數據資源,影響人們對事物的判斷和認知。
在大數據背景下,人們更想要通過云搜索功能獲得自己需求的信息內容,突出了數據技術的服務功能。云搜索支持手機終端、各種CMS 等,更受當代師生的歡迎,高校圖書館資源管理中運用云搜索技術,可提升內容推動送的精準度,并有效強化關鍵詞,滿足更多人的個性化搜索需求。此外,大數據圖書館建設需要明確讀者為服務主體,針對讀者的不同需求應該提供更加精確的閱讀內容推送,提高了數據圖書館用戶的滿意度。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中,通過借助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對用戶的信息進行深度分析,有助于深化了解用戶的閱讀需求,為閱讀者提供更優質的資源獲取途徑。
高校圖書館要充分結合大數據優勢功能,向集成化用戶界面、高效網絡架構方向發展,促進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有效發展。
我國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的海洋”要提升資源利用率,將大數據技術融合在圖書館建設管理日常中,充分開發利用圖書館資源,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效果和質量。還要重視對文獻采集反饋信息的有效利用,不斷改善信息資源管理中的不足,根據高校自身特色發展方向,進一步樹立科學的圖書館發展目標,明確文獻采集范圍,構建科學合理的圖書資源結構框架。高校圖書館要提升服務功能性,圍繞實用性原則開發更多信息資源,為學校的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環境。
1.實現多主體合作建庫
通常來說高校自身圖書館內的信息資源比較有限,拓展圖書館信息資源內容是個重要問題,為了能夠豐富校園圖書館資源,應該積極與其他單位之間加強合作,引進更多優質的圖書信息資源。高校要構建更加系統的數據庫運營模式,與地方公共圖書館建立有效合作關系,為高校讀者提供更多樣性的文獻資料,在發揮圖書館自身特色的同時,通過借鑒公共圖書館的優勢,加強了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模式的服務質量。
高校圖書館要積極與當地行政部門、公共圖書館等機構合作,加強文獻資料的互通關系,提升文獻的數量和質量。高校要充分發揮文獻的使用價值,利用大數據技術將圖書館中紙質文獻資源轉化為電子版形式,這種方式可以提升信息資源的保護力度,通過構建地方性文獻資源庫,也極大的方便了讀者查閱和使用文獻資料。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師生可借助手機、計算機等終端設備及時獲得資源信息,實現了有效的資源共享。此外,注重與不同主體的合作。高校可更多地收錄更多具有特色的文獻內容,提升院校文化特色,吸引更多優秀作者參與到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中。積極構建穩定的文獻傳遞和館際互借模式,提升了信息資源的利用率,進而促進地方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的共同發展,推動產、學、研的有效融合達成協議。
2.建立健全信息資源服務管理體系
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模式要創新發展,首先應該優化相關信息資源服務制度,從根本上改善與用戶之間的關系,提升用戶滿意度。在圖書館信息資源服務過程中,始終以用戶為中心,利用大數據技術搜集用戶相關內容,及時掌握用戶對信息資源服務的需求,進而不斷完善圖書館服務質量。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中,要迎合用戶的心理需求,實現用戶更多元化的數據體驗,凸顯了用戶的個性化特性,讓用戶能夠在信息獲取中獲得快感。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整體發展面臨新的改革機遇,需要充分認知大數據技術的有效性,進而完善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模式。高校應將大數據與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相融合,不斷改進服務水平,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促進高校辦學實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