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南關中心校長閣小學,河北 承德 068350)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教學模式就是一種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手段。它能夠對一定教學內容進行形象情描述或對其環境的設置、模擬以及創設出與之相匹配的場境,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使學生產生如歷其境的真實體驗,從而達到一定教育目的的一種氛圍和狀態。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音樂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枯燥的音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呢?在音樂教學中創設有效的情境,精選教法快樂學習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能起到承上啟下,培育新的審美心境,喚起新的渴望,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采,產生更佳的感人、化人的效果。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和體驗都是以情感為中介的。教學情境應該如何創設呢?
導入是新課的開端,也是新授課的定調所在。如果能運用有聲有色、有情有趣、新穎別致的教學方法,就能喚起學生愛學的激情。導入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談話、猜謎語、講故事等。如欣賞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現在的孩子們對王二小這位英雄是陌生的,在聆聽前我把王二小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學生聽。
音樂和美術是相通的藝術。鮮艷的色彩,生動的畫面最能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力。讓他們把聽音樂的感受用畫筆畫出來,音樂從抽象到具象,更能深刻理解音樂的內涵。圖畫是展開形象的主要手段,利用圖畫再現教材情境,實際上就是把歌曲內容形象化,符合兒童對形象樂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認識特點,在用圖畫再現情境時,需要教師加以指點、啟發、描述,以主導學生的認識的方向性,從而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比如:我在教《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時,先讓同學們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景幻燈片和“鳥語泉鳴”的錄音。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學生們看到了碧綠的田野、爛漫的山花、快樂的小鳥、飛舞的蜜蜂,聽到了潺潺的流水聲,仿佛置身其間,感受到了濃郁的花香和青草氣息,加深了對歌曲內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學生們很快進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學的非常認真,曲調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學還能伴著音樂邊歌邊舞,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音樂與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現歌曲的內容,通過有聲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課堂中讓學生自己進入角色,扮演角色,歌曲中的角色不再是音樂書上,而就是同學們自己。比如,《大鹿》一課教學時,我歌曲旋律教學結束后,我會給孩子們戴上歌曲中小動物的頭飾,讓他們來扮演其中的角色進行表演,讓孩子們自由發揮,隨意表現。這樣,孩子們對教材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加深了內心體驗;另一方面,由于運用了表演,不僅使歌曲所描繪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學生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色彩,這種生動的形式使學生特別高興,他們既可以聽到,又可以看到,而且富有戲劇性,學生情緒熱烈,印象深刻是很自然的結果。以角色扮演體會情境,用得最普通的是童話、故事中角色的扮演,借助頭飾,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去體會,就很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教學時把歌曲中的藝術形象再通過教師的聲、情的表達來感染學生,為其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欲,使得學生利用“想象”過角色,這種“想象”也就是使“抽象”變為“形象”的過程。
學生活潑好動,樂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利用多媒體設計生動、新穎的動畫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多媒體投影的應用不僅可以營造出聲畫并茂的情境,更從直觀上給學生帶來了視覺上的沖擊。從而更加引發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音樂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針對性的原則,根據新課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巧妙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從而多媒體教學設備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到教學課堂上來。如在教《快樂的音樂會》時,根據本課的教學設計,我設置并制作了三張節奏練習幻燈片。畫面里小紅馬、小奶牛、小山羊等小動物做為老師,教大家做各種節奏練習。旁邊配以漂亮的背景及鮮亮的文字,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們的眼球,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教師要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利用各種有效資源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注重突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探究能力,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加強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生動有趣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中去體驗音樂、探究音樂、表現音樂,那么今后的音樂課堂教學將會變的非常輕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