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新橋初級中學校,四川 遂寧 629000)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改稿)》明確指出,課改是以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事實上,數學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使學生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和創造力以及學習心智等素質與能力得以改變和提高。
將書本的內容轉化為具有探索性的數學問題,通過這些問題創設教學情境。其次,教師是組織者,教師將設計好的教學方案通過組織學生來實施,方案能否順利完成,導演的作用十分重要。
只有把握好自己的身份與地位,不剝奪學生的權利,才能給學生充分發展的空間,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知識殿堂。
新教材在內容的呈現上,努力創設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情景和機會,為學生創設了充分的探索空間。現在很多學生對于學習數學來講,大多出現學了新的就忘記舊的知識了,特別是一些基礎知識,這樣給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代來很大難度。所以在數學知識的引入中,雖然注重數學知識和實際的聯系,但有些問題情境的設置和有些知識的引入不太恰當,給教師的教學處理帶來了困難。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應注重基礎知識。
中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針對學生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對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濃厚課堂氛圍創造了有利條件,創設視聽情境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使課堂教學內容豐富、生動、形象,讓學生在學中有樂、樂中有學。從學生喜歡的實物、實例入手,通過生活展現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要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運動變化的觀點、普遍聯系的觀點去分析、觀察、探索一個數學問題,尋找題目之間內在的規律,以及題目之間的聯系,將事半功倍。同一種類型的數學問題,解完之后都可以嘗試作一般性推廣和引申。
例如:問題1:PA 切⊙O 于A,OP 平分∠APC.
求證:PC 是⊙O 的切線.
問題2:已知P 為⊙O 外一點,①PA 切⊙O 于點A,②PB 切⊙O 于點B,③BC 為直徑,④AC ∥OP.
師:請同學們自編題,要求在①、②、③、④中任選三項為已知條件,另一項作為結論。你能編出多少道題呢?你能對你編的題進行論證嗎?
學生情緒異常高漲,立即動起手來,幾分鐘過去之后,同學們紛紛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對自己的題目進行了充分的論證。下面將學生變式的題目展示出來。
變式1:已知P 為⊙O 外一點,PA 切⊙O 于點A,PB 切⊙O 于點B,BC 為直徑.
求證:AC ∥OP.
變式2:已知P 為⊙O 外一點,PB 切⊙O 于點B,BC 為直徑,AC ∥OP.求證:PA 切⊙O 于點A
變式3:已知P 為⊙O 外一點,PA 切⊙O 于點A,BC 為直徑,AC ∥OP.
求證:PB 切⊙O 于點B.
變式4:已知P 為⊙O 外一點,PA 切⊙O 于點A,BC 為直徑,PB切⊙O 于點B.求證:AC ∥OP.
變式5:已知P 為⊙O 外一點,PA 切⊙O 于點A,AC ∥OP,PB 切⊙O 于點B.
求證:BC 為直徑.
對于同一道題目,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可能會得到不同的啟示,從而引發了一題多變。總之,解題后多思善想,是防止“題海”的有效途徑,無疑會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
人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由于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數學時的興趣、主動性、積極性和持久性,要大力提倡情感教育,能讓更多的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努力地學習數學,思考數學和感悟數學。在教學中,還應當注意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和訓練。使學生形成不怕困難、堅忍不拔、刻苦鉆研、頑強拼搏的優秀品格。
結合教科書,說說數學史上公式、定理等發現過程,講講數學史上的難題是如何被解開。例如:學習尺規作圖“二等分角”之后,你能用尺規作圖“三等分角”嗎?同時又說,拿破侖也是尺規作圖的高手呢。這樣就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次,多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活躍課堂氣氛。
教學中我曾經和學生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我們約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數學中的數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過這一天。實驗后,我讓學生交流體會,他們大部分都是實驗的失敗者,因為他們在生活中隨時都在用數學,如有的學生說,打電話、看電視、換頻道時要用到數字,到商場買東西付錢時也要用到數字……為了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我經常在課上注意讓大家舉生活中的實例來說明問題,在教了"字母表示數"后我就讓學生為給出的代數式尋找實際背景或幾何背景,如:12x+7y,學生找到了買賣問題、零件問題、工程問題、路程問題等等許多。在教了有理數加法后,我就讓學生畫一張從學校到自己家的路線圖,讓同桌找一找自己家的位置。
總之,在新課改下,教師要時刻加強自向專業修養與綜合素養,注意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因材施教,力求創新。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和不斷的學習,我相信我們定能戰勝課改中的各種困難,為新課程的實施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