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龍慧
(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三門峽供電公司,河南 三門峽 472000)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電力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了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當中。但由于現階段電網調控管理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電網管控對策來解決這些問題,以此來促進電力市場的不斷發展。
電網安全工作的根本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風險預控體系建設就是通過對安全風險進行預先辨識、風險評估,繼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減少控制風險,使風險降到人們可以接受程度的一系列活動總括。電網運行技術復雜化程度加劇,調控一體化與原來的電網運行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大運行體系下的電網調控相對于傳統電網管理模式,具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在轉換電網管理模式時,大運行體系模式所涉及的業務集約化將對原有的系統調控策略加以改變,系統運行風險隨之增加。因此,如何盡快適應電網發展方式的轉變,推進電網調控運行安全風險預控體系建設,切實增強駕馭大電網的能力,確保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電網調控在運行過程中除了受到內部風險的影響之外,還會受到一些外界環境的影響,比如氣候、人文、地質等因素都會對電網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一般情況下,外部環境對電網調控造成的影響是很難規避的。但是只要掌握科學的方法,還是可以將電網調控中受到的外部風險危害減少到最低,從而達到保證電網運行安全的需要。在構建電網運行輸電線路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考察電網站周圍人文、地質等,并形成完整的評價報告。
在電網調控運行的管理工作中,最常見的風險就是電網調控設備所存在的風險,包括電網調控設備的故障風險以及電網調控設備性能的風險。在電網正常運行過程需要多臺電網調控設備緊密的聯系起來進行作業,如果其中一臺電網調控設備出現故障或者兩臺設備的電力傳輸過程中出現故障,就會影響整個電網調控的運行狀況,使其無法進行調控管理。而電網調控設備性能的風險主要是其在特殊情況下的可靠性,比如在雷雨天氣,如果電網調控設備不具有防雷電的特性就會使整個電網調控系統陷入癱瘓,無法正常進行電力調控。
按照電網調控運行安全預控體系建設目標,以風險控制為主線,以危害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和持續改進的閉環管理為原則,結合電網調控運行實際,通過監測系統對整個網絡的運行實況進行采集和監控并與龜網檢修計劃、運行方式相結合,評估近期運行風險等級.系統地提出電網、設備設施、勞動安全、作業環境、職業健康風險管控的內容、目標與途徑,最終達到風險超前控制和持續改進的目的。要建立檢查、審核等持續改進工作機制。對風險預控工作進行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限期整改。不斷完善體系審核工作機制,編制體系審核管理辦法,確保風險可控、在控,實現風險預控體系的持續改進。
通過引入先進的高科技技術,使電網調控設備更具信息化、專業化以及自動化。將先進的技術與電網調控設備相結合,可以及時掌握當前電網調控系統的運行狀況,并能根據其反饋的數據信息進行適當的電網風險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降低運行的風險性。除此之外,一般電網的主變線路以及電壓管理系統容易出現故障,可以運用先進的電網調控設備方便及時地定位到具體故障所在位置,及時進行有效解決,從而提高其安全性。
要想從根本上減少大運行背景下電網調控運行安全風險問題,就要積極踐行系統化的風險預防機制,合理性升級智能化管理流程,確保能對相應問題進行集中監督,合理性降低風險管理問題造成的影響,為提升控制機制的實效性水平奠定基礎。電力企業在實際運營管理體系內要完善監督機制,結合電網調控結構,積極提升安全教育管理水平,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有效避免習慣性違章員工工作上的失誤,提高整體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規避人為因素對整體項目造成的影響,實現管理工作的全面進步。
電網結構是電網安全運行的基礎,要將防止大面積停電作為基礎,合理規劃電網,加大電網建設投入,完善電網結構。在電網運行過程中,要合理安排好運方,做好突發故障情況下的預案和演練,防止事故擴大。
在電網調控運行系統和變電站二次系統當中,計算機系統發揮著非常關鍵性的作用,計算機系統是否能夠在正常的狀態下順利運行不但關乎著整個電網調控系統的穩定。
電力系統監控管理人員日常工作除了認真巡視監控界面之外,還要做好對電力系統相關信息的記錄,以便更好的對系統信息進行分析,及時發現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一些故障隱患,當發現電力系統信息存在異常時,需要對相關設備進行仔細的檢查,及時排出可能存在的一些故障。
加強電網調控安全風險管控力度,從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采取科學、有效的管控措施,降低安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才能提高電網運行能力和運行水平,為人們提供更加可靠的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