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燕麗
(廣西桂平市大灣中心小學,廣西 桂平 237218)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長達幾千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思想道德觀念,為我國國民素質的提升,國家的穩健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俗話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若能在小學教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教育,那么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教育的發展均會產生積極意義。下面我聯系實際,就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良傳統教育的必要性做簡要分析。
意識引領行為,小學教育發展過程中,只有學校、教師重視優良傳統教育,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工作來開展,優良傳統的作用價值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但當前,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相關意識,語文課堂中仍主要圍繞語文知識、技能教學開展,不注重對相關傳統美德的滲透;教學評價中,也是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價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忽略了中華優良傳統教育問題的精髓,使得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得不到有效的滲透與傳承。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優良傳統教育的滲透途徑有限,部分教師也找不到正確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相對單一,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效率不高。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只有領悟優良傳統文化的精髓,并能根據具體語文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教學環節、靈活變化多種教學方法,方能激發學生興趣,使其能更好地理解中華優良傳統,實現有效學習。
在平常的漢字、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滲透優良傳統,在教給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優秀思想品質與良好行為習慣,實現有效教學。
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送元二使安西》這首古詩時,教師可先帶領學生誦讀全文,并組織學生了解詩詞含義,通過誦讀、釋義的環節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依依惜別之情,讓學生感受友情的珍貴,進而能重視友誼,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做到真誠待人,與他人和睦相處。除了在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優良傳統教育外,在識字教學中也應注重優良傳統的滲透。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礎,中華文化的根基,漢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必要環節,在引導學生識字、認字過程中,教師也要將知識教育與優良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結合,以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培養。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將漢字在不同歷史時期所獨有的寫法向學生演示一遍,讓學生了解中華漢字的演變過程,使學生深入了解漢字背后蘊藏的深厚文化與偉大智慧,激發學生了解漢字、學習漢字的興趣,促進其漢字書寫水平的提升,同時也讓中國的漢字文化在小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
在中華文化大花園中,國學是重要的知識體系,在促進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有效滲透優良傳統教育,就必須充分發揮國學著作的作用價值,利用國學著作開展優良傳統文化教學,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層次的體會。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將小學語文課本內容與國學經典有機整合,于語文校本課程中融入國學經典中能對小學生思想產生啟發作用的內容,從而實現優良傳統的有機滲透。教師要科學安排教學時間,留出時間讓學生廣泛涉獵《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國學經典,以此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教師可在每天開課前留給學生5-10 分鐘時間讓學生誦讀國學經典,通過潛移默化的熏陶使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在利用國學經典著作教學時教師要給學生做好講解工作,小學生知識基礎相對薄弱,理解起來難度大,教師要在學生誦讀過程中及時給學生進行解釋,方能確保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的重要陣地但并不是唯一陣地,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思想,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開展多樣化實踐活動,并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優良傳統教育,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中國傳統節日向學生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與禮節,讓學生深入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在九月九日重陽節組織學生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讓學生深刻感受節日背后的思想文化意蘊,培養學生尊老愛幼、善良純潔的美好品質;在五月五端午節時,引導學生搜集愛國詩人屈原的生平事例、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并組織學生在班級或校園內開展小型的“我為祖國唱支歌”活動,以此培養學生愛國精神。
學習環境是影響學習質量與效益的重要因素。當學生身處于濃厚的學習氣氛中時,學生的興趣、積極性能得到充分調動,學習效率也會更高。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習氛圍的營造,充分利用各類有效資源營造出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優良傳統文化。教師也可以將班級板報、手抄報的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相結合,為學生布置一個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板報主題,讓學生課后自己搜集、整理、利用,完成板報設計活動,這樣既能讓教室中多了一份古風古韻,又能使學生從設計板報的過程中深入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學生有所收獲。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于每周一或周五組織學生在班級內開展有關優良傳統文化學習的辯論賽、演講會等,以此深化學習效果,同時也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以此為依據適當調整優化教學方案,確保優良傳統教育活動有效開展。
總之,中國優秀傳統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滲透對學生和教育的發展非常重要。在日常教育中,學校和教師建立良好的傳統教育意識,充分利用教科書等有效資源,建立高效的課內和課外課堂,并實施實踐學習,并根據情況不斷研究和實施新的教育方法,以促進我國中華優良傳統教育的卓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