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偉
(新疆石河子第二十二中學,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由于英語在生活中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適當的融入生活化教育理論,不僅能將學生的英語學習與日常生活相聯系,同時也能幫助學生認識到英語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英語綜合素養。
生活化教育理論具體指的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靈活的融入與生活相關的教學素材和資源,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認識到生活與英語之間的聯系。由于小學生對外界新鮮事物的敏感度較高,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的教育理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共鳴,進而使學生對英語產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避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產生厭惡和恐懼心理。除此之外,生活化教育理論還要求教師要挖掘教材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積極發現生活現象與所學知識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在生活中的英語應用能力,以此方式強化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理論與實踐環節的學習,增強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趣味性。可見,生活化教育理論,不僅符合陶行知教育家所提出的教學思想,同時也符合新時代下素質教育的教學原則,生活化教育理論能夠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單詞學習是英語學習過程中最為基礎的一部分。在單詞教學中,教師有機的融合生活化的教育理論思想,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英語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對相關詞匯的記憶和理解能力。學生的單詞記憶和理解能力的提升,不僅在英語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的學習上有推動的作用,同時為學生后期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進行單詞教學中必須融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從已知的生活現象中,理解和記憶英語詞匯。例如在學習“blackboard”這一單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熟知的“black”和“board”這兩個英文單詞的釋義,再從合成詞和生活中“黑板”的角度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這一單詞的拼寫和發音。學生通過熟知的生活現象來學習英語,能夠全面的提升其對英語單詞的學習效率[1]。
在小學英語的閱讀方面融入生活化的教育理論,要求教師從英語閱讀的素材選擇上,要選擇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興趣取向和學習能力的閱讀素材。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限制,其課堂注意力極易被其他因素所分散。因此,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融入生活化教育理論來集中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的注意力。而面對閱讀素材中難度較高、較為復雜的部分,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列舉和生活情境的營造來化繁為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閱讀素材中所表達的情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文章中的意義。由于學生對自身的實際生活和身邊的情景較為熟悉,因此,生活化的英語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同時也對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有很大的幫助作用。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文章的題材來進行角色扮演,增強閱讀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在閱讀課堂的參與感,或結合線上線下兩種閱讀教學模式,如采用釘釘直播、騰訊會議等線上教學模式來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拓寬學生的英語閱讀視野。可見,生活化的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的運用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2]。
要想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增強小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必須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聽說能力作為英語學習模塊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需要教師與家長共同配合,加強對小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重視,提高學生在課堂或生活中的英語表達能力。通過教師的引導和糾正,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組織能力。具體來說,在小學英語聽說訓練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與生活相關的課堂情境,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需求,貫徹落實生活化的教育理論。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課堂中貫徹生活化教育理論時,不可照搬照套西方的教育思想,而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靈活運用生活化的教育理論,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和學習需求,在生活化的教學氛圍渲染下體現學生的聽說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豐富教學手段,結合多媒體平臺,利用微課等方式,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聽說訓練當中。
素質教育影響下的小學英語教學,要求教師要靈活地將生活化的教育理論融入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當中。從教學觀念、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各方面進行改良和創新,從而培養出具備綜合素質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