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秋月
(河北金融學院,河北 保定 071051)
企業的價值可以表現為會計價值、現時市場價值、清算價值等不同的形式。但是,應該注意的是,企業的價值構成包括企業的文化、戰略,它們的結合可以產生“1+1>2”的效果。
在進行企業的估值時,理想的結果是獲得企業的經濟價值。因為企業的會計價值雖然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卻僅是歷史價值的反映,而財務管理的決策應當面向未來。控股股東在并購企業后,可以改變經營戰略、提升管理水平,從而提升企業的價值;企業原有的管理層,通過投資新領域、研發新科技也可能對企業價值產生影響。以股價評估企業價值也不妥善。在自由競價的股票市場中,股價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并隨之變動。股市中充斥著股民的不理性行為,“黑天鵝”事件可能導致股價的暴漲和暴跌。譬如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就導致春節小長假后的第一天,我國股市大多數板塊大幅度下跌,口罩概念、醫療概念大幅度增長。
未來的現金流量、資本成本和時間,是現金流量折現模型的三個重要參數。
在對一家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進行估計時,可以觀察目標企業的歷史數據。比如找到目標企業近5-10年的財務報表,計算其內涵增長率、可持續增長率等指標,作為計算現金流模型的參考資料。但很多企業的經營具有周期性,或者是在被統計的時段里遭受過金融危機等不可抗力的影響。因此,在使用這些數據的時候,應該慎重選擇,剔除情況極端的年份。同時,還要考慮宏觀經濟狀況和行業狀況,如該行業所處的成長階段。
資本成本是承擔了相應風險的投資者所必須要求的,無風險利率以及其承擔風險所獲得的補償。在公司估值時,常常用到的股權資本成本和集權資本成本。這兩種資本成本在計算時不能濫用,應當注意與現金流相匹配。
在使用現金流量折現模型時,首先要確定基期數據,以基期數據推算未來產生的現金流量。但是,為了計算更加準確,要把未來劃分成詳細預測期和后續期。因為一個企業即便多么有先見之明,也很難預測十年乃至二十年之后的事情,所以對于比較遙遠的未來,需要假設企業永遠經營下去,并使用“永續年金估值”的方式對它進行估計。相對來說,企業近期的戰略和規劃會比較周詳,預想估計企業價值,可以通過企業關注企業的官方網址,或者一些重大信息披露,了解企業詳細預測期的一些數據。詳細預測期一般時基期過后的5年到7年。
將上述資料整理計算處每一年的實體現金流量,以及后續期估算的永續現金流量。并折現到現在時點,就可以得到現金流量折現模型下的企業估值。
在計算每年的現金流里時,可以借助管理用財務報表進行分析。資產負債表等等數據,上市公司一般會予以披露。使用新的劃分模式,資產負債表的左右不再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劃分,而是分成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此時得到新的數據“經營營運資本”和“凈經營長期資產”等等。利用這些即可以計算企業的實體現金流量。企業的稅后經營凈利潤與經營性營運資本增加,得出企業的實體現金流量。因為企業的價值由企業的股權價值與企業的債權價值兩部分構成。因此,只要對企業的債權價值進行評估,就可以獲得目標企業的股權價值。
在折現現金流量模型中的,使用的初始數據,如未來幾年的增長率,就來自人為估計。而公司的管理層普遍對自身的經營管理盲目自信,認為公司未來前景良好。但未來的情況我們難以預料,就算使用修正過的近十年的數據,推測未來數年的增長率,也難以預料在詳細預測期內,是否會發生“需要修正”的極端事。
對于目標公司外部人士,一些涉及公司機密的信息很難獲得,這給公司價值的評估也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這就令折現現金流法在使用頻率上遠低于相對價值評估方法。折現現金流量的方法把目光只放在了目標公司上,因而由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所獲披露信息不實,所得出的結論無異于廢紙。
在使用折現現金流量方法時所折現的是企業未來預期的現金流量。而這可能不是一個企業價值的全部組成部分。企業的品品牌、在經營管理活動中所獲得的凝聚力,以及其獨一無二的經營模式,在使用折現現金流量模型時都無法體現。折現現金流的方式僅僅是定量分析,但在現實工作當中,我們還需要定性分析。
企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價值不能用其某一部分的價值單獨衡量。通過并購等方式,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完成對資源的整合。因此,在實務中,想要評估企業的價值,不僅要進行定量分析,還要定性分析,綜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