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峰 徐啟銘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
中職院校作為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主的教學單位,通過開展素質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滿足社會對未來人才的要求,為其未來就業打好基礎。因此,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教學優勢,從素質教育內涵與職業體育教育特點出發,深入研究兩者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教學優勢,推動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滿足學生實際就業需求。
素質教育是以提升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升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1]。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以提升國民素質為根本目標的教育。作為一種將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它更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與個性發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內容更加健全,也更加符合學生發展需要。中職院校中大多為青少年,正處于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發展的重要階段,只有在日常教育中注入素質教育理念,才能夠實現其全面發展,引導其更加專注地進行職業技能學習,實現個人全面發展、滿足未來人才需求,充分提升個人專業技能水平,推動社會未來發展進步。
體育教學相較于其它課程而言更具備實踐性,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對理論知識涉獵較少或基本不涉獵[2]。同時,大部分體育授課都在戶外進行,并以體育活動為主,并且必須由學生自主參與。另外,開展實踐活動的主要教學目標為通過合理運動消耗實現學生身體機能的增強,提升其身體素質,推進學生健康發展,同時通過不同的體育活動,實現對學生團結意識與合作意識的培養,幫助其體會體育精神,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體育鍛煉并不是階段性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在接受職業體育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績,不僅需要在課堂中積極參與到體育實踐活動練習中,同時在課后也需要積極開展體育鍛煉,只有將課上與課后進行結合起來,才能夠實現個人體育實力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體育教學的整體任務安排,通過為學生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引導其積極地開展各項體育活動鍛煉時限個人身體素質的有效提升,并樹立起健康的生活觀念,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
體育課程與其他課程而言,具有功能性特點,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實現學生體能的提升,同時在開展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充分利用自身生理機能,以推動個人發展[3]。例如通過跑步等運動學生能夠實現學身份意志力的提升,而通過對游泳攀爬等體育活動的開展,則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因此,相較于其他課程而言,體育課程更具有實用性,能夠更有效地發揮自身教學功能,以保證學生更好地將體育技能應用到生活中。
健康素質不僅包括身體健康,同時還包括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4]。中職院校中學生通常處于青少年階段,該階段學生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都處于快速增長階段,通過有效的體育教學能夠積極引導與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并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目前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部分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往往過度關注自身知識技能水平,但卻忽略個人健康素質,不能認識到個人健康與未來發展之間的重要聯系,自然也不具備良好身體基礎。
在開展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肩負起培養學生健康素質的責任,充分利用體育教學優越條件,在體育實踐活動與知識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到個人健康素質與未來發展的聯系。例如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可以組織教學比賽,與校方進行積極溝通,定時開展運動會,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運動會上學生可以繼續發揮個人身體優勢獲得獎勵,直觀地認識到良好身體素質對個人發展的積極作用。其次,教師還可以在日常教學中開展各類體育游戲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兩人三足”、“接力傳球”等,在體育游戲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并通過團體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實現學生心理調控能力的提升。同時團體性體育游戲能夠引導學生開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增強生生與師生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人際關系處理經驗。最終通過體育教學實現學生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全面提升,促進其綜合健康素質水平提高。
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教學的主要職責。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注重理論知識教學通時,還需要將道德教育重視起來。實際上,道德素質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如果學生不具備良好的道德意識,那么其即使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與專業技能也難以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人才[5]。因此,教師需要充分挖掘體育教學中的道德元素,利用豐富的體育教學內容與多樣的體育活動形式,在日常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道德素質。
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習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各類團體性比賽,比如籃球或足球比賽。在團體比賽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積極奮進,團結合作的意識,同時通過團體競爭,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公平競爭、友好合作、相互配合、積極進取、互相尊重等體育精神。在籃球比賽中可能會出現意外情況,比如在投籃過程中無意傷害對方選手,此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傷員道歉,并積極幫助傷員到場邊休息,嚴重時可以攙扶傷員到醫務室進行診療。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平等交流,避免出現口頭爭斗或肢體沖突,引導學生和平解決問題,并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傷害他人的錯誤。最終實現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育,使其形成正確、健康的道德觀念。
中職院校作為我國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教育單位,在實際開展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將體育教學與學生勞動技能素質發展聯系起來,通過體育教學推動其全面發展,培養更加優秀全面的素質型人才。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有意將學生個人勞動技能與體育活動聯系起來,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并對學生勞動技能與勞動能力進行培養[6]。同時在開展與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運動技能與勞動技能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勞動技能的提升,從而推進其勞動技能素質提高。
教師可以通過合理方法令學生將自身專業勞動技能應用到體育活動中。例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技能接力跑”。在活動正式開始之前,由教師調查學生最近所學技能并借助簡單道具令學生進行技能重現,首先完成的學生可以繼續接力。比如,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的學生在開展體育活動時,可以模擬汽車問題檢查動作,將學生平均的分為幾組,在積累跑過程中只有完成汽車問題檢查動作才能夠繼續接力,最終先到達終點的一組獲勝。通過此類體育活動,不僅實現學生個人身體素質的提升,同時也幫助學生回顧了所學勞動技能,有效推動其勞動素質提升。
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具有密切聯系,通過合理的體育活動,不僅能夠推動中職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同時也能夠實現其綜合素質發展。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研究體育教學與健康素質、道德素質、勞動技能素質之間的聯系,不僅能夠推動教師個人教學觀念的更新,真正將素質教育元素與體育教學結合起來,同時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實現中職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最終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就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