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東
(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淇灘鎮鐘明小學,貴州 銅仁 565307)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各學科教學都面臨著巨大的改革壓力和發展機遇。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于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則顯得有點“用力不足”。而在新形勢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被擺在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之上,如何在教學中有效滲透和培養值得探究。
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更好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與應用意識,教師自身教學素養和教學修為的提升應該成為不可忽視的“重頭戲”。因此,每一個教師應該從思想上重視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常常發現不少教師自身對于應用意識的認識和理解都顯得重視程度不夠,就更別說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加以使用和滲透。鑒于此,每個教師應該認真研讀新課標中的各項內容,并對其中涉及到應用意識的點進行深刻揣摩。所有的教學活動必須以大綱為基本方向,否則所有的后續辛苦和努力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此外,教師還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應用意識,教學能力與水平,在教學中善于將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知識與內容一一篩選出來,用作應用意識教學的素材所用,通過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逐步增強自身的應用意識。
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那么教會和引導學生有一雙善于發現和捕捉問題的眼睛至關重要。換言之,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成為生活中善于發現的“有心人”。其實數學本就是一門與生活有著諸多聯系和關聯的學科之一,只是傳統教育模式讓生活與知識之間的距離變得十分遙遠。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從細微處入手,一點一滴耐心細致的觀察,并將生活中與數學知識結合的點一一找出來。這個過程看上去似乎很不起眼,但是只要持之以恒,那么最終學生勢必會成為一個善于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數學“小達人”。例如,教師在進行完畢《認識長方形的周長》這一章節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將學生分為人數相同的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分配一個相應的測量任務。大家拿著尺子在教室中丈量窗框、門框、黑板等長方形的各邊長度,最終通過周長計算公式得出這些長方形的具體周長。如此一來,原本停留在書本上晦澀難懂的知識一下子“接了地氣”“有了溫度”。且在自己動身測量和參與的過程中,與長方形周長相關的知識與內容也將變得迎刃而解。很顯然,這就是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典型范例,十分值得每個教師在教學中借鑒和使用。
不管在任何一個時代,“學以致用”都是一個不變的主題和宗旨。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則是“學以致用”教學理念的最好踐行與嘗試。小學生本就處于好奇心和探究欲極度爆棚的特殊年齡階段,此時他們對于各種有趣味且能夠自己動手操作的事情充滿了興趣和動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積極主動的搜集各種與小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案例,并在教學中將這些教學案例作為典型內容來講。如此一來,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已經悄然落地,不再只是停留在書本上的“海市蜃樓”而已。同時,小學生本就十分喜歡參與,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應用案例搜集工作,讓學生不斷的探尋和摸索。而在此過程中,應用意識也會在學生心中悄悄播下新生的種子。例如,教師在進行《年、月、日》這一章節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本獨具特色的日歷。這種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參與的過程,其實就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相互結合的例子。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自然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逐步提升。
在如今全新的教學理念下,任何一項學習內容或者是教學內容都不再僅僅只是課堂教學“專屬物”而已,對于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亦不例外。因此,將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延展到課外就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體驗和嘗試。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視野變得更加廣闊,學習能力也自然得到了不斷的增強。同時,通過適當的課外延伸,學生原本比較薄弱的學習興趣也自然會得到逐步增強,應用意識也逐漸成為了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技能。例如,教師在進行完畢《認識人民幣》相關章節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陪媽媽去菜市場買菜”的生活小實踐。菜市場買菜是每個人都十分熟悉的生活場景,但是蘊含于其中的數學知識卻鮮有人去探尋和摸索。因此,這種形式的課外實踐活動與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十分合拍,在點點滴滴的生活浸潤下,學生的應用意識會悄然成形并得到迅速的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是全新教學模式下的最強呼聲。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深刻認知和理解應用意識的內涵和外延,通過不斷的努力調整教學策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只有真正具備了過硬的應用意識,學生才能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之路上走得更穩健。